第九节 当代欧美教育思潮
五六十年代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西方教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人力资本理论,功能主义教育理论纷纷出台,教育投资热遍及西方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然而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表明,教育投资并没有带来经济繁荣,希望变成了失望,失望又化成了对现实教育制度的全面考察,化成了对西方教育历史的反思。本节所介绍的主要思潮正是这种考察与反思的产物。 本节所涉及的当代西方教育思潮包括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分析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思想和人本化教育思想。 一、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与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相一致,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和实践最早出现在一战前的欧洲,如尼采的《论德国教育制度的未来》,1926年创办的萨默希尔学校,但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产生重大影响却是在二战之后。 存在主义哲学本身包涵着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存在主义从根本上反对教育,尤其仇视、否定现存的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存在主义提出了一整套独特的教育观。只有把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完整地理解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1.对学校教育的否定 首先,强调个人独特性和自由与教育社会化功能的对立 存在主义坚持个人的独特性、自由与教育社会化功能的不可调和的对立性。他们坚持,如果学校不能促进个人的自由发展,就应当被废除。这种观点与伊里奇的"非学校化"思想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是否定学校教育的。 其次,强调人的悲剧性与幸福教育的对立 对于存在主义来说,世界是荒诞的,冷酷的,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悲剧。他将面临的是孤独、恐惧、死亡等等,而生命的意义正是产生于孤独、恐惧与死亡中。痛苦是生命的基调,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因此,存在主义认为,以幸福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危险的教育。它是以幻想去教育人,而不是让学生认识真实的生活。这种教育是虚妄的,是脱离现实的,对学生将来的生活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应该是关于现实生活的教育,它能够帮助学生去体验痛苦,鼓励学生勇敢地投入生活中去。它应该告诉学生,一切幸福、自由来自自己的奋斗和创造。 最后,强调人的自我生长与教育的对立 存在先于本质,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在他独特的存在与"有"中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规定。存在主义的最高目的就是实现独特的自我,即自我实现。这是一种自我生长论的人的形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