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导 航

※ 一 欧诘慕

具有“服从、贞洁、贫穷”三种品质的学生。服从指虔敬上帝并尊崇修道院的方丈;贞洁指终身不婚;贫穷指安于贫穷的生活,灭绝物质的欲求。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通用的教材为《教义问答》,它是教会为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而准备的教材,采用问答体裁写成。除传授教义外,也进行简单的读、写、算的基本知识的教学,但这些是为诵读诗经、抄写圣书和计算宗教节目而服务的。后来,课程加多加深,又吸收了部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知识,逐渐把七艺纳入了课程范围。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或其他神职人员担任,他们皆用拉丁语口授,学生机械记忆、背诵。教学多采用问答法,实行个别教学。学生入学时期不一,学习进度不等,学习时间也因人而异。



  修道院学校的纪律十分严酷,体罚盛行。棍棒和鞭条是管教学生的常用工具,学生在学校中过着“棍棒下的生活”。学校中实行禁欲主义,祈祷、悔罪和斋戒是经常进行的学习项目。内学的学生在深夜熟睡时还要被叫起来,进行夜间祈祷。更有甚者,还对学生实行监禁、绝食等惩罚。按照宗教神学的观点,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必须折磨肉体才能拯救灵魂,因此,教会学校不开设体育课。在推行禁欲主义之下,也不开设美育课。
  基督教主教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学校的性质和水平与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丰富,但数量有限。堂区学校设在教堂所在的城市和村落,往往是附设在教堂的门厅或是牧师的家中,没有专门的教学用房,学校规模很小,只以拉丁文教识字、写字和诵读祈祷文,有的还教唱宗教赞美歌,极少数的学校教给学生一些计算知识。这种学校主要是面向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到中世纪晚期,堂区学校得到较快发展,成为西欧中世纪最普遍的学校教育形式。  
二、中世纪早期的世俗教育
  公元6世纪以后,西欧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世俗教育形式开始出现。
  1.查理曼的教育改革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欧出现了强大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到了洛林王朝的查理曼时期,国势极为强盛。公元768年查理曼大帝即位,大力进行教育改革,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查理曼致力于改进教会学校。他有许多关于教育改革的书信、通函、通令和敕令。公元787年,查理曼发布公告,要求"在朕管辖下的主教管区与修道院以内,除了必须维持修道院生活的秩序并进行神圣的宗教活动外,更应当对于被上帝赋予学习才能的人,按照每个人的才能大小,热心地教他们读书识字。”公元789年,查理曼又发布补充公告,说:“在近年以来,许多修道院常给朕来函说,这些修道院的兄弟们经常为朕举行神圣的、虔诚的祈祷。在大多数书信中,朕发现有文字正确的地方,也有文辞鄙俗的地方。因为他们的心虽然虔诚,但是他们未受过教育,忽略学习,不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他要求各教区设立学校,教儿童学习阅读。

 第[2]页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