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拿破仑的教育改革和中央集权领导体制的建立
1799,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在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以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同时,在教育上也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领导体制。 在教育改革中,拿破仑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要求教育为国家服务。他主张通过教育为国家提供受过训练的忠实的行政官员,从而使教育与帝国的社会秩序和专制性质相一致。为达到这个目的,拿破仑首先采取了与天主教会“和解”的政策,以利用教会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政权。1801年,拿破仑与罗马教皇签订了“教务专约”,承认天主教在法国的合法地位,作为回报,他要求天主教遵守中央政府的各项制度。其次,拿破仑又颁布了很多重要的教育法令,比如1802年的《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法》、1806年的《关于创办帝国大学的法令》以及1808年的《关于帝国大学条例的政令》等。通过上述改革,拿破仑逐渐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的教育领导体制。 帝国大学和大学区制是拿破仑时期教育的突出特点。帝国大学不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而是掌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的领导部门,实际上就是法国中央政府的教育部。帝国大学的首脑叫总监,实际上是第一帝国的教育大臣。帝国大学附设评议会,作为审议机构,还设若干名总督学。在帝国大学下,全国设27个大学区,每区分管几个省的教育行政领导工作,其范围与司法区大致相同。大学区设总长和评议会,还按省份设大学区督学。帝国大学和大学区的成员以及大学和中学的教师,都属于国家官员,有严格的任命制度。帝国大学的总监由拿破仑亲自选择、任命;大学区总长、中央和地方的督学,以及大学的教师,则由帝国大学的总监任命。总督学和学区督学协助帝国大学总监及大学区总长严格检查各项命令的执行情况;要求开办任何学校教育机构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这使得全国的学校工作都处于国家的层层严密监督之下,体现了典型的中央集权的特点。这种做法在法国延续将近两个世纪之久,只是随着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机构名称和机构组成时有变化而已。它对法国的国民教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基佐法案》与《费里法案》
19世纪初,法国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初等学校处在教会管理之下,受国家监督并享受国家津贴。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法国初等教育随着工业革命速度的加快而有所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训练,以掌握机器生产所需的知识。因此,初等教育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 1831年,法国派索邦大学教授库新赴德国考察,发现德国初、中等教育有很多方面远胜于法国。1832年,担任教育部长的基佐(Guizot)在此基础上主持制定了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法案——《基佐法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