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导 航

※ 诙 贫

该法案于1833年6月通过。基佐教育法规定,每个乡必须设立一所初等小学,每个城市则要设立一所高等小学。为此,地方有权征收特别税款作为教育经费,同时学校也实行收费;如果经费仍然不足,则由国库补给。为了培养初等学校所需的师资,由各省设立师范学校,并规定教师工资的最低限额,使教师的生活状况稍稍得到了改善。基佐接受了“教师创造学校” 的思想主张,坚持所有小学教师必须接受师范教育的训练,通过国家证书考试后才能任教。在中央集权之下,基佐决定由中央政府的教育部门在地方设立小学教育检定委员会,由国家直接掌握教师资格的标准,废止1830年以前宗教团体和教会推荐教师及颁发教师资格证书的权力。
  虽然基佐教育法没有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但自该教育法颁布实施以后,法国初等教育网有了较大的发展,初等学校的教学科目也比以前更加丰富;初等小学的教育内容包括法语、算术、道德和宗教等;高等小学又增加了几何初步及应用、物理及博物学及应用、史地等等。但基佐同时强调在初等教育学校中“进行深入的宗教教育”的必要性。基佐教育法的颁布是法国初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步骤,推动了法国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发展。
  1881年—1882年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Ferry,1832—1893)颁布了两个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教育法》,它是后来在法国历史上实施最久的教育法。费里强调在资产阶级共和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法国的“精神统一”,从而巩固法兰西共和国。他力图以康多塞的教育主张作为制定教育法案的基本依据。费里教育法规定,儿童6岁入学,初等教育为义务教育,实施初等教育的小学和实施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母亲学校都是免费的;废除1850年通过的《法卢法案》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和公民教育课等。概括起来说,费里教育法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为近百年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中等教育的发展

   19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受到拿破仑第一帝国的高度重视,得到的很大的发展,表现为大批国立和市立中学纷纷成立,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中等教育机构。国立中学实行寄宿制,修业6年,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升入大学,它在创办之初还十分重视为拿破仑军队培养军官;课程包括法语和文学、古典语文(拉丁语和希腊语)、修辞学、道德、数学、理化、天文和史地等,既重视科学知识,又给予古典文科科目以重要的地位。市立中学由地方政府设立,课程主要是古典语言基础、历史及其他科目的基本原理。当时与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并存的还有许多私立中学。
  在拿破仑第一帝国之后,法国的中等教育也处于变化之中。曾经围绕现代与古典、实科与文科的课程应在学校中所占的地位问题,长期争论不休。在实际的教育中,也几经变化。在复辟王朝时期,国立中学改为皇家中学,古典主义色彩增强;七月王朝时期,由于经费不足,法国的中等教育没有得到较大发展。第二共和国时期,法国的中等教育受到教权主义势力的冲击,教会所属的私立学校猛增。第二帝国时期,法国教育部长福尔图尔(Fortout)与其继任者罗兰德进行不懈的努力,提出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的教育改革计划。其主要特点是突出文、理科教育,反对宗教束缚,要求中等教育承担起为现代工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的职责。普法战争后,法国中等教育受到教育现代主义的冲击,古典课程时数减少,加强了现代语言、历史、地理和体育的教育,同时,国立女子中学和市立女子中学先后创立。
  总的说来,在整个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法国中等教育课程设置的变化趋势一直是:重视和维护古典主义的传统,为中央集权国家庞大的官僚机构培养文职官员服务;同时,适应国际资本竞争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不断增设相应的教学科目,并提高它在教学中的地位和所占比重。从总体上看,法国近代的教育制度也十分鲜明得体现了它的资产阶级性质。

习 题
1.选择
1833年公布的( ),可以说是法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规定每个市镇必须有一所初级小学,并在城镇设立高级小学,这实际上创建了法国的实等教育体制。
A.《哈比改革法案》 B.《基佐法案》 C.《法卢法案》D.《费里法案》
2.名词
(1) 帝国大学
(2) 基佐法案
(3) 费里法案
3.简述
(1)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教育方案的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2)帝国大学和大学区制对法国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建立的影响
作 业:总结近代法国教育的特点

 第[5]页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