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导 航

※ 诙 士碌慕思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是古代西方最渊博的学问家,是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与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和美学各方面,都留下了著作。他的教育观点,散见于他的《政治学》和《尼各马科伦理学》两部著作中。
一、教育适应自然

  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是建立在他的“灵魂说”中的人性论思想基础上的。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植物灵魂,即人的身体的生理部分这是灵魂的最低级部分;动物灵魂,即人的感觉部分是灵魂的中级部分;理性灵魂,即人的理性部分,是灵魂的高级部分。前两者同属于人的灵魂的非理性部分。非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判断等方面,是人的各方面发展的主宰。要使人的灵魂的三个部分都能得到满意的充分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和训练。因此,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教育要“效法自然”的理论,指出合理的教育要根据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来进行,先是体格教育,后以情感的训练为主,最后才发展他们的理智,通过发展智育和美育,使灵魂中的思维、认识、理解和判断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为后代资产阶级的“遵循自然”的教育思想开了先河。

二、和谐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也为其和谐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他看来,体育是为了使身体和生理得到发展,德育是为了发展人的非理性灵魂,智育则是为了发展理性灵魂,促进其和谐发展。
    根据对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特点的观察研究,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按年龄划分受教育的阶段,及在各年龄阶段教育的要求、组织、内容和方法等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0-7岁):这一时期里,教育要顺应自然,要引导儿童多做适宜肢体发育的游戏和活动。5岁之前要让儿童多听一些神话故事,而不要教儿童任何功课,以免妨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此外,还要组织儿童观察和模仿日后从事的活动,但要防止环境中的不良习气影响儿童的道德。
 

 第[1]页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