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的各级学校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初等教育仍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教学重点由文法的学习转移到对文法的分析上,其教育目的是培养能接受帝国的统治,心悦诚服地服从帝国皇帝的统治。中等教育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拉丁文法与罗马文法的地位逐渐压倒了希腊文与希腊文学,罗马文法学校的教学也逐渐趋向形式主义。高等教育受政治影响较大,培养目标由雄辩政治家的培养改为培养官吏--文士。文法--修辞教育的传统虽然保留了下来,但其教育的精神实质已发生了变化,学生们不再讨论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也不关心当代人物和当前时事,而只是在一些脱离现实的古怪离奇的题目上舞文弄墨,教育进一步向形式主义方面退化。 帝国时代还出现了一些专科性质的学校,例如法律学校、建筑学校、医学学校等。法律学校、医学学校同修辞学校一样同属高等教育,建筑学校则稍低一些。
三、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
在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和基督教教育作为世俗文化和教育的对立面出现,成为这一时期罗马社会和教育的重要现象。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左右被罗马帝国统治的巴勒斯坦。基督教的产生是当时被征服人民在罗马帝国的强大压迫下,在宗教领域寻找精神安慰和解脱的一种手段。
早期的基督教宣称,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社会应当具有平等和博爱精神,教徒之间要互相帮助,患难与共。基督教仇视当时罗马的现存经济、政治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仇视与统治阶级有关的一切。基督教的这种思想与各族被压迫、被奴役人民空幻的愿望相投合,在帝国各地得到迅速传播。随着基督教在劳苦人民中的广泛传播,教会的势力日渐增强,罗马帝国统治者根本不能通过镇压和迫害来阻止基督教的传播。从公元2世纪后半期起,基督教逐渐影响到了罗马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为帝国的大批高级官吏所接受。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敕令",准许基督教信仰自由,公元325年明令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这样,基督教就成了帝国统治人民思想的工具。 早期的基督教教会学校主要有初级教义学校和高级教义学校两种。初级教义学校以成人为对象,对他们施以一定时期的有关教义、教规的教育。高级教义学校以培养未来的宣教士及教会干部为目的,附设于城市中的大教堂中,由主教以带徒弟的方式来传授神学,因而其教学对象主要是年轻的基督教学者。另外,在与世俗文化和教育的对抗过程中,教会也创办了一些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学校,如堂区学校和唱歌学校等。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公元395年罗马与帝国分裂成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基督教特别热衷用基督教精神改变教育的性质,即尽量设法把宗教精神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去。学校教育中凡不合于宗教神学口味的一概加以剔除,填塞以符合宗教要求的内容。这样,基督教作为世俗文化和教育的对立面,完全压倒了世俗文化和教育。在西欧,教会学校成了唯一的学校教育组织形式。 外国古代教育制度是与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虽然还非常的不完善,但它毕竟对当时的教育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为后世教育制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外国古代教育制度在中外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历史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练习题: 1.共和时期教育有何特点? 2.帝国时期教育有何特点? 3.基督教对古罗马有何影响? 4.古罗马在西方教育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作业题: 共和时期教育和帝国时期教育的异同 参考资料: 1.赵容昌、单中惠主编:《外国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古代部分),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2.滕大春 著《外国教育史》(全6卷)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3.滕大春 主编《外国古代教育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滕大春 主编《外国近代教育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5.王天一 主编《外国教育史》 北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6.吴式颖 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