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导 航

※ 鹿执贫

第三节 德国现代教育制度

  统一后的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于20世纪初跃居世界第二位。德国的政治野心也显露出来,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最终成为战败国。之后建立起魏玛共和国。由于1929年至1932年的经济危机给德国经济造成巨大打击,不久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统治的国家,使德国学校教育产生倒退。在二战结束后,德国又一分为二,联邦德国基本上沿袭了以前德国的教育,特别是共和时期德国教育的传统。进入九十年代,德国又重新统一。所有这一切变迁对德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魏玛共和时期的教育改革


  一战结束后,德国于1919年建立了魏玛共和国,并通过了《魏玛宪法》。在魏玛共和时期,德国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教师培养以及高等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1.初等教育
  《魏玛宪法》要求废除等级的双轨的学校教育制度,建立单一的学校系统。凡6-10岁的儿童,都必须进4年制的义务教育。读完基础学校,可以到高等国民学校继续学习4年,完成义务教育,4年基础学校再加上4年高等国民学校,构成了全部的强迫义务教育阶段。这体现了自由主义的思想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各阶级在享受初等教育权利上的平等,也为在根本上废除教育的双轨制奠定了基础。
  2.中等教育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取消了中学的预备阶段,使中学能够建立在统一的基础学校之上;二是新建立了两种学校:德意志中学和上层建筑学校。
    德意志中学的创立,是与德国教育中长期存在民族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情绪紧密联系的。在这里,德意志的文学、劳动、地理等课程特别受到重视,渗透着日尔曼民族沙文主义精神。
   上层建筑学校,与高等国民学校七年级相衔接,读完高等国民学校七年级的学生,成绩优异者可以被选拔到上层建筑学校,继续学习六年,将来有资格报考高等学校。
  3. 教师培养
  德国一直重视师范教育,共和时期,小学教师由高等教育的师范学院培养。师范教育从原来的初等教育轨道提高到中等教育轨道,只有中等学校毕业生通过严格考试选拔才能作为未来小学教师进行培养。师范学院学习四年,分两个阶段,前两年叫学习年,主要学习各科知识、教学法和教育学等课程。后两年叫实习年,主要进行教学实习。中学教师则由大学培养。学生在大学学习4年后,经过第一次考试,合格者获得见
 

 第[1]页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