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70年代和80年代的教育改革

20世纪40年代末日本经济进入恢复时期,到1956年,日本经济已开始转入经济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从1956年到1972年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局势,经济发展速度大大高过同时期美、英、法、西德等国家的发展速度,因此,1967年日本经济发展超过了英法,1968年超过了西德,在资本主义世界中跃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在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各产业部门对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格上都出现了很大变化,而且由于日本在分析这段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原因时,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把教育投资视为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重大问题。 进入70年代后,日本已实现了经济强国,技术大国的目标,但同时日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体制也由于经济的发展暴露出种种问题和局限性。社会各界纷纷提出全面改革教育的要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971年6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咨询报告,拉开日本自明治维新和战后初期两次重大教育改革后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序幕。该报告以学校教育改革为重点,同时涉及了社会教育、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基本思想是:(1)以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人作为教育目标;(2)从终身教育观点出发,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综合性整顿;(3)在综合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上改革学校教育。 这次改革主要在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以课程改革为主,进一步重视德育和体育,强调培养德、智、体协调发展的儿童。在高等教育方面提出了5个方面的要求和12项具体措施:实现高等教育结构分类化,培养各层次的多规格的人才;创立筑波大学、长冈技术科学大学等大学;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兴办专修学校,筹建广播大学,满足在职人员和成年人的教育要求。 这一报告为文部省采纳后,对日本教育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70年代,日本政府还颁布了《关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计划的标准》(1977)、《小学初中教学大纲》(1977)《高中教学大纲》(1978)等法规。 日本70年代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改革力度和步伐都不是很大,进展也很缓慢,到了80年代后,教育改革进一步展开。 80年代的教育改革在70年代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和具体,根据中曾根首相的建议,1984年8月日本正式组建临时教育审议会,这标志着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进入全面展开的阶段。1987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了"教育改革推进本部"临时教育审议会和教育改革推进本部成为80年代日本推进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 "临时教育审议会"对面向21世纪的教育模式进行反复研究,并从长远的战略的角度对教育各领域的改革进行了认真而慎重的研究。自1984年至1987年四次发表关于教育改革的咨询报告,1987年8月发表的第四次报告,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其主要内容有: 1.教育改革的原则。(1)重视个性的原则,这是最重要的原则;(2) 适应时代变化的原则,最重要的课题是适应国际化和信息化的要求;(3)向终身教育体制过渡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