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导 航

※ 前慕贫

六、二战后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战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战后,苏联人民努力工作,国民经济和教育不仅很快得到恢复,而且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进入50年代以后,苏联教育又面临新的问题。完全中学毕业生成倍增长,而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容量有限,数以百万计的青少年得不到升学的机会。由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教育所提供人才和二战中人口的减少相冲突,导致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此,苏联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
  1.1958年的教育改革
  1958年12月24日,苏联通过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法律》,用法律手段确定了1958年-1964年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针对当时苏联教育存在的学校脱离生活和脱离生产劳动的倾向,《法律》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学校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其主要内容有:把培养学生走向生活和参加公益劳动规定为苏联普通学校的首要任务;在苏联实行8年制的普及义务教育,代替7年制的普及义务教育;把原来10年制的普通教育学校改为11年制学校,延长的一年加到不完全中学阶段,成为8年制学校,是普通教育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教育仍为3年,通过青年工人学校、农村青年学校、兼施生产教学的劳动综合技术普通中学和中等技术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在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中,改组原有体制,设立城市和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并改进中等专业学校;在高等教育中,要求高等教育接近实际生活和生产,高校应优先录取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人入学。
  这次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工农业生产劳动的认识,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延长了普及教育年限;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同时这次改革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教学和劳动活动过多地占用了学生应有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时间;学制的延长,加剧了劳动力的供求矛盾;大学的招生标准割断了普通中学与高等学校之间的直接联系,并使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受到威胁,因此,1964年8月10日,苏联又通过了《关于改变兼施生产教学的劳动结合技术普通中学的学习期限的决定》,把建立在8年制学校基础上的中学的学习年限由3年改为2年,而且还责成教育部门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修改。
  2.1966年的教育改革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专家,苏共23大以后,于1966年11月10日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的决议。
  此决议确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该决议要求:(1)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要求;(2)各年级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合理安排,互相衔接,从第四学年开始系统地讲授科学基础知识;(3)要删除大纲中和教科书中过于繁琐和次要的材料,减轻学生的负担;(4)对各年级的学时进行规定。1-4年级每周课时不超过24节,其它各年级不超过30节。(5)中学开设选修课,加深数理学科、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知识。此后,苏联又发布了几个相关的文件,作为此次教育改革的补充文件。

 第[5]页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