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亚里士多德 |
|
|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他出生于一个宫廷御医的家庭,公元前335年在雅典创办了一所学校,从事教学有12-13年。他常和学生一起在林荫道上边散步边讲学,史称“逍遥学派”。
亚里士多德将科学分成四大类:逻辑学,它是求知的工具;理论科学,是以求知本身为目的的科学,分成第一哲学、数学和物理学;实践科学,它探求作为人的行为标准的知识;制作(生产)科学,它寻求制作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与有艺术价值东西的知识。
他又进一步把第一哲学与其它科学区分开来。他说,第一哲学专门研究存在本身,以及存在本身所具有的各种属性,即哲学研究客观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产生、灭亡、运动、变化的最根本和最原始的原因,他称之为“第一因”。哲学就是关于第一因的学问,所以称为"第一哲学”。第一哲学包含了关于实体的学说,四因说,形式质料说以及潜能和现实的学说。
讲哲学离不开存在。存在可以是具体存在的东西,也可以指一个性质、一个数量或任何象性质、数量那样可以作为宾词的东西,不过在根本意义上的存在是指标志一样东西的实体,其它东西都以这个实体为基础,所以实体是哲学中最核心的东西。
他认为实体应是一切东西的主体或基质、基础,这就是说,实体的首要特征在于它是独立存在的,不依赖于任何其它东西。实体在任何意义上都是第一的。
他认为要说明事物的存在,必须在现实事物之内寻求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是事物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四个最基本原因。质料因就是构成每一事物的原始质料,它本身不是一种特殊的事物,没有任何特殊的规定性。形式因指事物的形式结构,形式说明事物的本质。动力因指使一定的质料取得一定的形式或结构的力量,也就是某一具体事物的变化者或制造者。目的因指一具体事物之所以为形式所追求的那种东西,也就是它是为了什么目的而产生的。任何事物的形成都离不开上述四个原因。但归根结底,四因又可最后归结为质料因和形式因,因为事物变化的动力,在于它们追求一定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就是要获得确定的形式,所以动力因和目的因最终也是形式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就某一个体而言,形式与质料不能分离,决没有无形式的质料,也没有无质料的形式。
他的四因说从事物内部寻求事物存在与运动变化的原因,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大进步。
他用潜能和现实来解释质料和形式的关系。质料形式化,就是从潜在的东西发展到现实的东西的过程,质料是变化的起点,形式是变化的终点。从潜能成为现实,就是事物的完成,或达到了它自身的目的。他把潜能到现实的过渡称之为运动,认为事物的生成变化不是从无到有,而是从潜在的存在到实在的存在。他认为潜能和现实这对范畴很好地解决了自古以来关于运动变化问题的论。潜能和现实的思想是西哲史上最早的关于可能性和现实性的思想。
不过,亚里士多德又表现出唯心主义倾向。他认为,如果不断追问事物的目的因,可以发现每个事物都在追求一个更高级的目的或形式,如此上推,可以推到一个最终的目的或形式,叫做“原始动因”或“第一动因”,即“第一推动者”或“不动的原动者,这是一个永恒不动的独立实体,这个实体就是神”。神本身不生不灭,是一切变化的根源,既是万物追求的目的,又是万物产生的动力。神也是善的,又是永恒的理性,自我思维的理性,但它只能思想它自己,不能思维它之外的东西。
名言:“美德是一种适中”,“过度和不足是恶行的特性”。
主要著作《形而上学》、《物理学》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