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永恒主义
所属章节::第六章 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永恒主义教育
  1、定义
  永恒主义教育流派
  永恒主义教育流派也产生于30年代末批评进步教育的时代,也在战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它从唯心主义的“实在”论哲学出发,认为世界由先验的“实在”所构成,并具有永恒不变的真理。人本身也具有永恒不变的人性。教育的任务即在于借助于对永恒真理的认识促使永恒人性的发展。所以,永恒主义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通过知识教学向学生传授永恒真理,以便使他们认识永恒的世界,同时又使人性的最高属性——理性得到发展,从而把他们培养为有理性的人。这样,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就成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永恒主义者也对进步主义不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不要求教育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等主张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由于重视知识的传递,永恒主义者也非常重视完备的课程体系。他们要求设置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来促进学生掌握有关如何做人的知识,以利于他们成为家庭、社会、国家甚至世界的优秀成员;也要求设置数学及自然科学课程,使学生在认识与作用于客观世界中来维持人类的活动与生存;又因人是具有感情与意志生活的社会成员,所以也要设置心理学、文学、艺术、宗教等课程。这样,永恒主义者就提出了一个“包括人类知识总和”的课程体系,为的是深刻地认识世界的永恒真理和发展学生的理性。而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永恒主义派提出让学生读伟大的、古典的世界名著的计划,阅读诸如古希腊的、古罗马的、中世纪的以及近代以来的哲学、文学、历史、科学、神学等传世名著,认为在这些著作中反映了永恒世界的全部重要知识;提出无论在高等学校或在中小学,都需要让学生在相应的水平上来接触、阅读、研究这些著作,从中学习到永恒的真理,广泛的知识,并从而发展其永恒的人性。永恒主义者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并把选择的标准定为是否能启发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是否贯彻了要求学生努力学习的原则。他们认为那种单纯追求兴趣、任意降低知识深度的教学是最不可取的。永恒主义教育理论所提出的重视系统知识教学、课程的全面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主张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永恒主义流派是一种具有复古主义倾向的、保守主义的教育思想,力图恢复永恒不变的僵化教育观念。连现代资产阶级教育家也批评它是一种企图“把时针往后拨”,使历史倒转的教育理论。
  
  永恒主义教育理论
  
  永恒主义教育有明确的哲学基础——古典实在论,即认为“一般”(“共相”)地先于“个别”(具体事物)而客观存在的,“真理在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因此,永恒主义认为教育的性质是不变的,教育的基本原理也是不变的、永恒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永恒的人性,教育的基础是永恒不变的“实在”所构成的永恒知识与伦理原则。其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在代表作《美国高等教育》中写道:“教育的一个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这些要素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教育意味着教学。教学意味着知识。知识是真理。真理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因此,教育在任何地方应当是相同的。”“我们已经指出,课程应当主要由永恒学科组成。我们提倡永恒学科,因为这些学科抽绎出我们人性的共同因素,因为它们使人与人联系起来,因为它们使我们和人们曾经想过的最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因为它们对于任何进一步的研究和对于世界的任何理解是首要的。”因此,永恒主义者十分重视完备的课程体系,他们提出了一个几乎“包括人类知识总和”的课程体系,通过它来教授学生以基础科目,使他们认识世界的永恒性,并发展他们自己的理性。为实现此目标,永恒主义者提出“回到古人、回到柏拉图”的口号,他们提出读“百部名著”的计划。赫钦斯就说过:“一本古典著作是这样的书,它在任何时代里都是属于当代的。”“西方世界的伟大的书都适用于知识的每个部门。《理想国》对于理解法律是首要的,教育对于众所周知的公民权,也是同样重要的。”
  永恒主义教育的出现与要素主义教育一样,有其历史与社会原因。针对西方教育面临的问题,它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重视学习效果和学习努力的原则,提出学习经典著作的学习方法。从本质上讲,永恒主义是一种非常保守的教育理论,但其合理的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还是很启发的。我认为,在一个浮躁的现代社会,阅读经过历史检验过的人类经典著作,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类知识的本质,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