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福建通史、断代史方面的研究著作尚不多。主要有朱维干的《福建史稿》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此书为福建通史研究的拓荒之作。全书分7编31章,凡五十万字。该书上自由新石器时代,下迄太平军四次入闽,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福建历史。此外,徐晓望主编的《福建通史》亦即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断代史方面,主要为对闽国史事的研究。其中重要者有诸葛计的《闽国史事编年》(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徐晓望的《闽国史》(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版)
经济史的研究较为繁荣。其所涉及领域日益广泛,如农业、林业、工业、交通、商业、金融、对外贸易、海关、港口,等等,等等。研究也日益具有理论深度,即不断探求福建历代、特别是近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与规律,重视福建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外部的关系。其中重要的著作有唐文基主编的《福建古代经济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林庆元主编的《福建近代经济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厦门大学历史所中国社会经济研究室编著的《福建经济发展简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黄国盛的《鸦片战争前的东南四省海关》(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谢必震的《福建与琉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林庆元的《福建船政局史稿》(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周玉英《明清时期福建经济契约文书研究》(远方出版社1999年版)、荷兰费梅儿与林仁川合著的《泉州农业经济史》、林萱治主编的《福州马尾港图志》(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84年版),等等。
政治史方面的研究编重于中央党史与家族源流、结构、变迁史。前者力求清除昔日极左思潮的影响,尽可能还中共福建党史以本来的面目。其主要著作有:林强主编的《中共福建地方史》(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林天乙主编的《中央闽粤赣边区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廖开助主编的《福建革命战争史稿》(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撰写的《闽西人民革命史》(1919——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陈方主编的《中共闽南地方史》(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叶青等著的《中共闽西南白区组织革命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等等。此外,近代军事史方面还有韩真著的《民国福建军事史》(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年版)、陈书麟等主编的《中华民国海军通史》(海潮出版社1992年版),等等。后者则表现为对一种对社会构成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为对海外华人寻根意识的一种学术上的呼应。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为历史的方法,也兼采社会学的方法、人类学的方法。主要著作有陈支平的《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三联书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福建族谱》(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客家源流新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福建六大民系》(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郑振满的《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杨彦杰的《闽西客家宗族社会研究》(1996年出版)、谢重光的《客家源流新探》(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等等。
在海内外文化史研究日益成为显学的背景下,福建文化史的研究也一再成为热点。这一研究侧重于二个方面,一为对福建文化的综合研究,一为对福建宗教的研究,且研究特点在于力图发掘福建文化的个性与特质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重要的著作有王耀华的《福建文化概览》(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林国平的《林兆恩与三一教》(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陈支平主编的〈福建宗教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林金水与谢必震的《福建对外文化交流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林国平与彭文宇著的《福建民间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徐晓望的《福建文化史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妈祖的子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福建民间信仰源流》(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陈庆元的《福建文学发展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陈元煦的《畲族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柯远扬主编的《八闽文化》(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年版)、杨琮的《闽越国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林文慧的《清季福建教案之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等等。
关于闽台关系的研究为另一热点。这是因为一则福建与台湾有很深的血缘。文化上的渊源与联系,二则台湾问题一直是现今中国政治的焦点问题,急需深入研究,而闽台关系则是一个很好的视角。重要的著作有陈国强主编的《闽台考古》(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汪毅夫的《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林国平的《闽台民间信仰源流》(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6年版)、林国平主编的《闽台区域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严正主编的《闽台经济合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王耀华与谢必震主编的《闽台海上交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方宝璋与方宝川著的《中华文化志·闽台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等等。
关于人物与事件的研究。这种研究有二个显著的特点,一为对与福建有关的传统英雄人物或正面人物的反复深入研究,如郑和、林则徐、郑成功等;二为与福建有关的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再评论,甚至翻案,如洪承畴、施琅、方伯谦等。重要的著作有杨国桢的《林则徐传》(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林则徐论考》(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来新厦的《林则徐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萧致治主编的《鸦片战争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福建社科院历史所编辑的《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研究论文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20周年学术讨论会编辑的《郑成功研究论丛》(福建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泉州郑成功研究会编选的《郑成功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编写组的《郑和与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航海史研究会编辑的《郑和下西洋论文集》第一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版)、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筹备委员会编辑的《郑和下西洋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张建业的《李贽评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林海权的《李贽年谱考略》(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林崇墉的《沈葆桢与福州船政》(联经出版公司1997年版)、编委会编辑的《沈葆桢研究》(海风出版社2000年版)、詹冠群的《黄乃裳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林友华的《林森评传》(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编写组编著的《张鼎丞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蒋伯英的《邓子恢传》(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汪征鲁主编的《吕惠卿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苏双碧主编的《洪承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许在全等主编的《施琅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林伟功等主编的《方伯谦问题研讨集》(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等等。
此外,尚有若干专题史料汇编与福建地方史研究目录索引。前著有《林则徐书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林则徐信稿》(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鸦片战争在闽台史料选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郑成功族谱三种》(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康熙统一台湾档案史料选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郑成功满文档案史料选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等等。后者主要有福建师大历史系资料室编的《福建地方史报刊论文索引》(内部发行稿)、《福建地方史联合目录》(内部发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