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与市场经济
必须把市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开来。有市场不一定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可以是资本主义的,也可以是社会主义的;这是既有联系但又应严格区别的三个不同概念。
商品要交换就要有市场,起初是偶然的、临时的、小型的市场,如墟、集等,进一步发展为固定的、有多种商品的一定规模的市场,后来发展为城市。城市即城堡加市场。城市首先是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政治中心、军事中心、文化中心。由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大规模的商品流转,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并进一步发展为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国际市场。单独一个城市的出现,仅仅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还不能形成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必备的条件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流动。
市场经济只有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从历史上看,市场经济萌芽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初期正式形成。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相适应的是自由市场经济。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相适应的是现代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又具有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殊性。
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作为市场经济一般性,不管哪种社会制度,只要有市场经济存在,这种一般的特征也就必然存在。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即共性,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2)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3)通过价格随供求而波动,配置社会经济资源。
4)有完善的市场体系。
5)有系统而完善的法律法规。
6)有国家干预的宏观调控。
尽管资本主义现代市场经济有各种不同的具体模型,如美英模式,即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计划以政策形式进行调控;日法模式,如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由政府进行计划导向,主要通过产业政策有目标有步骤地引导资源分配;瑞典模式,即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政府着重调节收入分配,有计划地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等,各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以上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特征,都是必须具备的。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简要说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来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各种私有制企业,而我国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参与市场竞争的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在市场上进行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推动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与繁荣。
2)从体现利益机制的分配制度来看:资本主义通过市场竞争实现按资分配和对劳动力价值的购买,引起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我国的分配制度是,运用市场等各种调节手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既鼓励先进,实现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在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从国家的宏观调控等方面看: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为资产阶级谋取福利。我国实行计划导向、宏观调控是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因公有制占主体而且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能够从全局出发,把人民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制定经济计划和各项经济政策,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使宏观调控更有力、更有效、更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而是通过国民经济计划,实行间接管理,进行宏观调控。这种有计划的宏观调控,是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内含于市场经济体制之中,而不是位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充分体现了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结合。当然市场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这就需要国家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方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