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新发展
第一节 自由竞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1.生产集中
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包括技术力量)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在少数大企业中,少数巨型企业控制了本部门的生产。生产集中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
2.资本集中
生产集中以资本集中为前提。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重工业的发展需要巨额资本,这仅靠单个资本的积累是难以满足的,资本集中则是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或者是在竞争中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来实现,或者是通过资本的联合来实现,而19世纪后半期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手段是建立股份公司。
资本主义股份公司是个别资本通过股票联合起来经营的企业,它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化的产物,它使原来分散的、独立的个别私人资本转化为集中的、联合的社会化资本。资本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界限内的一种变化,它适应了第二次技术革命所促成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20世纪初,股份公司已广泛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垄断与垄断资本主义
股份公司大量集中资本的结果,加速了生产的集中。垄断就是少数大公司、大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而对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市场和原料来源等,所进行的联合操纵与控制。如果说自由竞争是分散的中小资本运行的方式,而垄断则是集中的、社会化的大资本的运行和统治方式。
自由竞争导致的生产集中,生产集中的发展必然引起垄断。当某一部门或行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几家或十几家大公司来生产和销售时,中小企业就难以同它们展开自由竞争,不得不受它们的支配。同时,市场被占领、生产规模扩大后,创办新企业需要的最低投资额大大提高,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企业挤入被垄断了的部门,部门之间的竞争受到限制。从而,各部门先后被少数大公司所垄断,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就逐步为垄断所代替,资本主义也随之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2.垄断组织的形式
1) 短期价格协定,参加协定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遵守协定所规定的销售价格。进一步发展的形式是卡特尔和辛迪加。
2) 卡特尔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之间的一种垄断同盟。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销售和法律上保留独立性,但要按协定瓜分市场,确定产量和价格。
3) 辛迪加是大企业结成的统一销售组织。参加辛迪加的企业生产上仍保留独立,但产品销售和采购原料都由垄断组织统一办理。
4) 托拉斯是更发达的垄断组织,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完全丧失了生产、商业和法律上的独立性,托拉斯的董事会统一掌管所属企业的生产、购销和财务活动。原来的企业成了股东,按所持股份取得红利。
5) 康采恩是不同经济部门多种企业联合形成的庞大垄断组织。它以实力最雄厚的大企业为核心 ,将许多部门的企业联合成为企业集团。参加康采恩的企业只保持着形式上的独立。
6) 混合联合企业,它把许多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企业兼并在一个经营多样化的垄断组织中。这种新型垄断组织对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目的都是要通过对生产和市场的垄断,保证垄断资本家获得高额利润。横向合并是为了吞并同行竞争者,以垄断生产和销售市场;纵向合并是为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解除原材料供应、运输、销售受他人控制的威胁,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混合合并是由于资本已高度集中,在原有部门继续投资已受到市场限制,实力强大的垄断资本竞相把过剩资本转向利润率较高的部门或新兴产业部门,在更大范围内获取垄断利润。这一切都表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动机和目的,仍然是为了攫取最大数量的剩余价值。
三、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1.垄断利润
少数大公司控制生产和流通的实质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垄断利润就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在垄断条件下,由于垄断阻碍了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垄断资本家凭借他们对某些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原料来源的控制,就有可能长期获得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
2.垄断价格
1)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取得的。垄断价格就是垄断资本家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人为规定的一种旨在保证最大利润量的市场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低价两种形式。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起主要作用的价格形态。
2)垄断高价与垄断低价
商品的垄断价格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上垄断利润构成的。
垄断高价用以销售垄断组织自已的产品,它高于商品生产价格以至价值;
垄断低价则用于收购非垄断企业生产的原材料,有时也在销售自己的产品时实行垄断低价,目的是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扩大市场占有量,占领市场后再提高价格,以保证最大利润量。
3)价格领头制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垄断组织在规定商品价格时,一般是实行“价格领头制”,即通常由该部门中最大的垄断企业确定商品价格,其他企业跟随定价。起价格领导作用的最大垄断企业,通常先定出一个扣除纳税后要求达到的高额利润率,再根据这一利润测算出每一商品应得的利润,把它加到生产成本上,规定出该商品的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虽然是人为规定的,但垄断组织也并非可以任意规定垄断价格。垄断价格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价值规律的限制,以及各种竞争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垄断本身不会使商品价值量增大,从总体上说,社会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是与社会商品价值总额相一致的,垄断价格无非是使价值和剩余价值作有利于垄断组织的一种重新分配的手段而已。
4)垄断利润的来源及构成
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源于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主要包括:(1)通过垄断高价向消费者出售消费资料,侵占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一部分工资收入;(2)通过垄断低价收购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从农民、手工业者那里榨取他们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3)通过垄断低价收购中小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配件,把非垄断资本家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移到垄断资本家手中;(4)通过不等价交换的对外贸易,或直接投资,把殖民地,附属国以及经济落后国家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和剩余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5)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通过国家的军事订货、财政补贴、减免税款等手段,把社会上其他阶层的部分收入转化为垄断资本家的收入。
四、垄断与竞争
1.垄断与竞争并存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它代替自由竞争占了统治地位,并成为自由竞争的直接对立物。但是,垄断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追逐最大数量的剩余价值仍然是垄断时期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因此,商品生产者之间为争夺经济利益的斗争就不可避免。所以垄断也就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竞争。
在垄断占据统治位的条件下,自由竞争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纯粹的垄断”是没有的。即使在垄断占统治地位部门,也还存在大量的非垄断企业,即所谓“局外企业”。同时,在社会上也还存在大批小生产者,他们之间仍然存在自由竞争。
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由于各部门、各企业的发展因技术和经济的原因也是不平衡的,不可能所有的垄断企业合并成一个包揽一切生产部门的统一的垄断组织,即不会出现“绝对垄断”的局面。因此,竞争的基础和经济条件依然存在,垄断与竞争总是并存的。
2.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形式:
1)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2)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3)垄断组织与局外中小企业、小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4)非垄断企业以及小生产者之间的自由竞争。但在垄断条件下,这种自由竞争已经不起主要作用并日益受到垄断的排挤和限制。
3.竞争的手段和方法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不仅竞争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也更加多样化。为了扼杀对手,垄断组织不仅使用经济手段,还可以使用政治手段,包括公开使用暴力。在现代资本主义中,除了传统的价格竞争的以外,非价格竞争即在产品的品种、花色、质量、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正在迅速发展,竞争也愈来愈多地应用现代科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