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其基本纲领 | 返 回 | 上一题 | 下一题 |
问 题 | |
如何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两面性? |
|
答 案 | |
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其经济地位所决定,在政治态度上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另一方面,又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造成了它的先天不足,建立不起来自己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和金融体系。这种经济地位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重性,即一方面它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又是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从中国社会性质及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它在实际斗争中的表现出发,指出"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这各对于革命的矛盾态度,正是它两重性的体现。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由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软弱性进一步分析了其政治上的两重性。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更明确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因而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保存着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本国官僚军阀政府(这后者,例如在辛亥革命时期和北伐战争时期)的革命性。但是又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保存了另一种性质,即对于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这种两面性,决定了它是无产阶级的朋友,但又必须警惕其扰乱革命阵线。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对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理论依据。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具有两面性。它既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中国共产党依据这一分析、制定并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而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