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ICP光源是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新型光源,由于它的性能优异,70年代迅速发展并获得广泛应用。
    ICP光源主要由高频发射器、等离子体炬管、感应管、供气系统和雾化系统组成。高频发射器的作用是产生高频电流。ICP炬管是由三层同心石英管组成。外层石英管内切向通入的Ar气为等离子体工作气或冷却气。中间层石英管内通入的Ar气为辅助气。内管又称喷管,以Ar气为载气,将试样气溶胶引入到ICP炬中。ICP炬实际上是ICP放电现象。其形成原理见图2-6。
    等离子炬管是一个三层同心石英玻璃管。外层通入冷却气,中层气流起维持等离子体的作用,内层以载气输入试样气溶胶,试样多为溶液。
    ICP发射光谱一般用于分析液体,也可用于分析固体。与其它光源相比,ICP光源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图2-6 ICP炬形成原理 图2-7 等离子体光源中温度分布
    1.激发温度高,一般在5000~8000K,有利于难激发元素激发(等离子体光源中温度分布见图2-7)。
    2.因为存在轴向分析通道,试样在ICP光源中停留时间长(约1ms),对于试样的原子化、电离和激发十分有利。
    3. ICP炬放电的稳定性很好,分析的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在1%左右。
    4.ICP自吸效应小,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
    ICP-AES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手段,可以测定70多种元素,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分析手段之一。
     ICP光源仍然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是仪器价格昂贵,等离子工作气体的费用较高,测定非金属元素时,灵敏度较低。
    二、分光元件
    常用的分光元件可分为两类:棱镜和光栅。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进行分光的,其色散率不均匀,即它随波长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其色散率和分辨率一般不如光栅,故近年生产的光谱仪多用光栅作为分光元件。
    光栅分为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用得较多的是反射光栅。反射光栅又可分为平面反射光栅(或称闪耀光栅)和凹面反射光栅。光栅是一种多狭缝部件,光栅光谱的产生是多狭缝干涉和单狭缝衍射两者联合的结果。多狭缝干涉决定光谱线出现的位置,单狭缝衍射决定谱线的强度分布。图2-9是平面反射光栅的一段垂直于刻线的截面,它的色散作用可用光栅公式表示:    d(sinθ+sinφ)=nλ        (2-7)
    式中:d为光栅常数(mm),它是相邻两刻痕间的距离;θ和φ分别为入射角和衍射角;dsinθ为相邻入射光波1与2的光程差;dsinφ为相邻衍射光波1'与2'的光程差; d(sinθ+sinφ)为光波11'与光波22'的总光程差,即在φ方向衍射的两相邻光波的光程差。在式(2-7)中,加号表示衍射光和入射光在光栅法线的同侧,减号表示它们在光栅法线的异侧。整数n为光谱级次,当n=0,即零级光谱,衍射角与波长无关,也就是说无分光作用。 λ为入射光波长。
    光栅的特性可以用色散率、分别能力和闪耀特性来表征。当入射角 α不变时,光栅的角色散率可用光栅公式微分求得:            (2-8)
    式中 为衍射角对波长的变化率,也就是光栅的角色散率。当φ很小时且变化不大时,可以认为cosφ≈1。因此光栅的角色散率只决定于光栅常数d和光谱级次n,可以认为是常数,不随波长而变,这样的光谱称为“均排光谱”。这是光栅优于棱镜的一个方面。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