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术语,但是对于土地的科学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土地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尽管人们目前对土地概念的表述不尽一致,但对土地的认识比较接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是综合体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地影响着土地的综合特征。
2.土地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但人类的经济活动可以改变土地组成要素的性质,从而影响土地的功能和用途。
3.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地球表面分为海洋和陆地两大部分,二者有明显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
4.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
由于土地组成要素是在地球表面一定地域范围的立体空间中分布的,因此,土地意味着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
5.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此外应该指出的是,土地作为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具有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动力学特征,是一个随单位时间变化的时空复合(spatiotemporal
synthesis)体。
1.土地与土壤
土壤,是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土壤与土地的区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2)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
(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土壤只是土地地表层的一部分。
2.土地与国土
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3.土地与景观
景观是基本的自然地理单位,它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可以明显观察得到的一组限区形成的特定的有规律的地域,是由地貌、植被、气候、土壤等多种自然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各个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发展史。从自然综合体的角度看,景观与土地的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最大区别在于:景观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的影响。
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需要说明的是,自然界几乎不存在对人类绝对无用的土地,即几乎不存在不是资源的土地,因此,土地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日常中两个概念经常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