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型与面积
按利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将耕地区分为旱地和水田,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国共有耕地130039.2千hm2,其中:灌溉水田28572.0千hm2,占耕地面积的22.0%;望天田面积4373.3千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4%;水浇地21670.2千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6.7%;旱地73919.8千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6.8%;菜地1502.9千hm2,占1.1%。
(二)分布
全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和中部地带的华北、东北、华东和中南4个区,这4个区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3.5%,但耕地却占71.7%;西南、西北2个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8.3%(表12-1)。
表12-1 全国耕地面积统计
单位:千hm2
行政区 |
耕地 总面积 |
占全国 % |
灌溉水田 |
望天田 |
水浇地 |
旱地 |
菜地 |
全国总计 |
1330039.2 |
100 |
28572.0 |
4374.3 |
2167.2 |
73919.8 |
1502.9 |
华北 |
20205.5 |
15.8 |
360.3 |
0.8 |
6292.2 |
13617.3 |
231.9 |
东北 |
21526.1 |
16.6 |
2298.6 |
1.9 |
117.6 |
18870.4 |
237.6 |
华东 |
25591.2 |
19.7 |
10189.1 |
1261.3 |
5553.4 |
8105.0 |
484.4 |
中南 |
25455.0 |
19.6 |
10298.1 |
974.6 |
3326.0 |
10466.1 |
390.2 |
西南 |
20856.8 |
16.0 |
5107.6 |
2107.6 |
331.1 |
13215.6 |
94.9 |
西北 |
16107.6 |
12.3 |
318.3 |
28.1 |
6049.9 |
9645.4 |
65.9 |
资料来源: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1996年10月31日汇总数据(未含香港、澳门、台湾)
(一) 现有耕地相对不足
中国现有耕地130039.2千hm2,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占世界总人口22%的宠大人口基数决定了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总体质量差,生产力水平低
在中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耕地比例相对较高。总体质量不高决定了中国耕地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三)存在多种不易改变的限制因素
种种障碍因素严重制约着耕地的质量,有些耕地往往存在多种障碍因子,如风沙耕地又缺水,坡耕地又瘠薄等等。
(四)数量逐年下降
自1957年以后至今,耕地数量逐年下降。与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相背离的是中国人口逐年增加。二者的共同结果是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
(五)质量退化严重
1.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又称土壤侵蚀,是指雨水等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地表物质的分离、破坏和运移过程。
2.土壤沙化
耕地土壤沙化是指耕地土体中的细粒物质和营养物质消失或占土体的比例下降,耕层变薄到一定程度,表现为土体物质变粗,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一种退化现象。
3.土壤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是指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引起土体中可溶性盐含量增加,导致植物生长受到影响或不能生长的一种退化现象。
4.土壤养分贫瘠化
贫瘠化是指在耕地的利用中,单位时间内向耕地投入的有效养分量不足以弥补同期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量,造成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下降,从而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一种退化现象。
5.环境污染
耕地环境污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耕地环境污染是指影响耕地生产能力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因素。狭义的耕地环境污染主要是指耕地的土壤环境污染。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耕地保护意识
(二)依法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三)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