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镇用地
1.面积与地域分布
全国城镇用地总面积为2650.2千hm2,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面积的11.0%。其中城市用地约占52.4%,建制镇用地约占47.6%。
中国城市分布以东部沿海地带的密度为最高,城市用地面积占全国46.6%,平均每座城市的用地规模为2172.5 hm2。西部地带城市数仅占全国的18.5%,城市用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3.9%,平均每座城市用地规模仅为1570.0 hm2。
全国17998个建制镇,有45%分布在东部地带,30.9%在中部地带,仅有24.1%在西部地带。建制镇的密度也以东部地带为最高,镇的用地规模,中部地带略大于东部地带。
2.存在的问题
(1) 城镇用地扩展无度,土地浪费严重;
(2) 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
(3)城市规划和城镇土地管理有待加强。
3.城镇用地的对策
(1) 协调与控制城镇用地的发展规模
城市用地不能继续无限制地扩展,而应走内涵挖潜、集约使用土地的道路。要通过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划定城市用地边界,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严格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2)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
多年来中国城镇用地规模通过外延的方式不断扩展,多数城镇的人均占地水平都超过了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用地定额指标,因而实行内涵挖潜、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的潜力很大。
(3) 加强城市规划和城镇土地管理,合理调整城镇用地结构和布局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精神,节约使用城镇用地范围内的每一寸土地,并全面贯彻节约用地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这一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1.类型与规模
农村居民点是指建制镇以下农村居民的聚居地,按其政治、经济地位和人口规模,可分为集镇、村庄两类。集镇是指不具有城镇人口特征的乡政府所在地和一些边远地区未设建制镇的政府所在地。村庄是乡镇以下的农村居民点,村又分为中心村和自然村。
1995年底,中国有农村集镇29854个,村庄3695195个,其中村委会所在地的中心村748074个。全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为16455.8千hm2,占全国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面积的68.3%,
2.地域特点
就全国农村人均宅基地面积而言,北方大于南方,西部高于东部,内地高于沿海,人均耕地多的地区高于人均耕地少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高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地区高于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平原丘陵地区高于山区。
3.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不充分,目前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普遍偏大,土地利用率不高;二是乡镇企业用地浪费严重,有些地方乡镇企业的分布过于分散,房屋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土地利用率都很低。;三是居民点内农用地比率大;四是村镇土地使用制度有待改革;五是村镇规划不够完善,有些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缺乏总体规划,不利于改善山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和交通条件;六是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搞变相城市开发。
4.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对策
(1)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建房用地,要依法加强管理,认真贯彻节约用地的原则。
(2)积极创办工业小区,引导乡镇企业逐步向小城镇集中,并与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相结合,集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节省投资,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3)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下,搞好村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范围,编制村镇规划。
(一)类型与面积
中国交通用地总面积为5467.7千h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0.6%,是8个一级类中面积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
在交通用地总面积中,铁路用地面积320.3千hm2,占交通用地面积的5.9%;公路用地面积为1326.3千hm2,占交通用地面积的24.3%;农村道路用地3773.0千hm2,占69.0%;民用机场用地34.6千hm2, 占交通用地面积的0.6%;港口码头用地10.8千hm2,占交通用地面积的0.2%。
(二)分布
中国交通用地分布极不平衡。铁路、公路绝大部分分布在兰州—昆明一线以东地区,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一半以上的西部地区交通用地极少。交通用地均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全国以北京为中心,连接各省市区的省会城市;各省(市、区)又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向所辖地区辐射,组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
铁路长度占全国的29.6%,铁路用地面积占全国的28.8%,铁路密度达1.27 km/km2;中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9.6%,铁路长度为全国的46.9%,铁路用地面积占全国的53.3%,铁路密度仅为0.94 km/km2;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56.5%,而铁路长度仅为全国的23.5%,铁路用地面积占全国的17.9%,铁路密度只有0.25 km/km2。公路分布密度也是东部比中部高,中部又比西部高。
(三)存在的问题
1.占用耕地多、浪费大:改革开放以来,在新建、扩建铁路、公路、机场、港口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其中大部分是必要的,但也有些由于选线不当,多占了一些耕地。
2.铁路两侧用地被滥占:有些地区的农村居民和厂矿企业,擅自在路基两侧铁路用线范围内挖渠修塘挖土,或在邻近铁路的坡面开山采石采矿,砍伐树木,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崩坍、滑坡等重大灾害,危及行车安全。
3.部分农村道路零乱,占地过多:这个问题在北方农村更加明显,不少地方对林网、渠和道路等线状地物的布局缺乏统一规划,相互脱节,造成地块破碎、土地利用不合理和人为浪费。
(四)交通用地利用对策
一要认真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各项施工都要十分注意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千方百计节约用地,就可以把占用耕地的数量压缩到最低限度。
二要依法保护铁路用地及设施,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进一步向铁路沿线地区深入宣传贯彻《土地管理法》和《铁路法》,加强铁路用地的管理。
三要对农村道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农村道路用地在交通用地中的比重最高,面积最多,如果安排得好,节约用地的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