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
这是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之所以有这种价值,是因为土地资源具有使用价值而稀缺,并设有产权。
(二)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
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即劳动价值。现在,地球上的土地资源或多或少都有人类劳动的印记。人类不仅改变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了它们所居住的地方的面貌、气候,甚至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土地资源上附加的这些人类劳动,就是土地资源的劳动价值,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在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类劳动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为直接附加。这是指直接作用于土地资源对象上的那一部分劳动,是人类在从事土地资源的勘测、调查、开发、改造、保护、更新等活动过程中,直接附加到土地资源上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使对土地资源有了认识,并改变了其性状,形成了与土地资源不可分割的部分。
第二类为间接附加。这是指那些并不直接作用于土地资源上,但对于改善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有影响的劳动。这种间接附加人类劳动使土地资源的经济地理位置发生改变。一是加剧了位置的差异,大城市和消费中心的形成便利各地区土地资源的经济地理位置差别加剧,接近大城市的土地资源具有更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二是缩小位置差异的平衡化的趋势
(三)土地资源的稀缺价值
物以稀为贵,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值越高。正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与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相联系但相对独立的另一类价值。
总之,土地资源具有天然价值、劳动价值和稀缺价值。稀缺价值可用供求关系理论来解释和确定;劳动价值可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并可根据生产价格理论来确定,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W=C+V+M。其中W为产品价值;C为所耗费的不变资本的价值,可以认为是物化劳动;V为可变资本,基本上是工资,可以看作活劳动;M为剩余价值,即平均利润。
(一)土地资源价格的影响因素
1.一般因素
一般因素是指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一般、普遍、共同的因素。这些因素对土地价格总体水平产生影响,是决定各个地块土地价格的基础。一般因素主要包括行政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经济因素等
行政因素主要是指国家政策对土地资源价格的干预人口状态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对土地资源价格的影响与人口密度、人口素质.素有城市化进程、土地投机等。国际政治、经济状况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通过对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而间接反映出来的。经济情况的演变对国计民生及国际地位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政府积极追求经济增长及经济稳定的过程中,一切民用物资均通过经济政策的影响而趋于稳定。
2.区域因素
区域因素是指土地资源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交通条件、环境质量、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条件等。
3.个别因素
个别因素是指地块本身的条件和特征,因而又称宗地因素。个别因素是决定同一均质地域内地块差异性的重要因素,是同—区域内地价差异的重要原因。个别因素包括地块的面积、宽度、长度、形状、坡度、土地利用规划限制、土地使用年限等。
(二)土地资源价格计算
关于土地资源价格计算在《不动产估价》中有详细的论述,这里仅介绍土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计算。
国际生态经济学会主席科斯坦扎等(Costanza
et al.,1997)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稳定大气、调节气候、缓冲干扰、调节水文、供应水资源等17种。并按全球16类生态系统估算其经济价值每年至少约为33万亿美元,是目前全世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两倍。这说明每年全球经济资产所得是以生态资产的两倍投入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