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一、即时练习:

(一)、名词解释:

.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土地使用制度:它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区位: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及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益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即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素限制率的作用,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的收益就会递减的现象

(二)、判断:

.对;根据土地所有制的定义判定即可

.对;根据土地区位理论来判定

(三)、简答题:

.提示:按照因素与土地的关系及影响范围,可分为以下几点因素:

(1).一般因素:指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一般、普遍、共同的因素。

(2).区域因素:指土地资源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3).个别因素:指地块本身的条件和特征,又称宗地因素。

然后根据以上定义分析其对土地资源价格的影响

2.答:影响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属性的因素主要有:

(1).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社会需求、土地制度、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

(2).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生产布局、区域条件、投入水平等

(3).技术因素: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

3.答: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

土地自然区位:主要是指土地的自然位置。

土地的经济区位:指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表现的人地关系和社会物化劳动投入

土地的交通区位:指区域土地或某地段与交通线路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以上三种区位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地域空间,形成土地区位的优势差异从而决定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和空间布局

 

 

二、例题分析:

判断:错;要充分理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只有在技术和其他条件都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前提不明确,因此结论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