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讲内容课时
第一讲 编年体16学时
第二讲 国别体10学时
第三讲 纪传体16学时
第四讲 纪事本末体10学时
第五讲 典制体12学时
第六讲 学案体10学时
第七讲 地理方志12学时
第八讲 史论史评10学时

 

马艳辉 ,女,河南洛阳人。200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魏晋南北朝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主持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史论的时代特点与理论价值》,201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历史文献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 更多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历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讲授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为主。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概况、体例和版本情况,提升学生的古达汉语水平,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使用历史文献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史奠定基础。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和使用古代典籍的技能需要在实践中掌握深化。因此同学们在通过课程学习大概了解所选讲文献的体例、编纂特点等之后,可自主选择阅读选讲文献的其它篇章,以加深对中国古代典籍的理解和掌握。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