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
。此式还可写成:
式中1/n为常数。
今设各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均为m;算术平均值
的中误差为
。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得:
因为是等精度观测,故
,于是上式经简化后得:
上式中的观测值中误差m,系表示观测列中任一观测值的精度;而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则表示由n个同精度观测值求出的算术平均值的精度。
若对一未知量由于采取多次(n次)观测,并取个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则其中误差比观测值中误差减少
倍,即提高精度
倍。
设m=1,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与观测次数之间关系如下表所示。
|
1 |
2 |
3 |
4 |
5 |
6 |
8 |
10 |
20 |
50 |
100 |
|
±1.00 |
±0.71 |
±0.58 |
±0.50 |
±0.45 |
±0.41 |
±0.35 |
±0.32 |
±0.22 |
±0.14 |
±0.1 |
该表所列数据说明:
(一)当增大,
即随之减小。就是说,算术平均值的精度随观测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二)当观测次数增加到某一定的数目后,再增加观测次数,精度提高得却很少。例如,若观测次数从20增加到100时,精度只提高约一倍。由此可见,采取增加观测次数来提高测量结果精度的办法是有一定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