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幼儿期心理的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测试练习->章节练习


  一、选择题
  答案:1. AC 2. B 3. C 4. BC 5. A 6. A 7. CD 8. AB
     9. ABC 10. B 11. D 12. AC 13. ABCD 14. B

  二、简答题
  1. 幼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是什么?
  幼儿期是指儿童3岁到6,7岁这一时期,这事儿童在幼儿园生活的时期,所以又叫幼儿期。又由于这个年龄段是儿童正式进入小学之前的一个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学前期。
一般特点:游戏是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性。

  2.传统的游戏理论
  (1) 复演说 霍尔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活动,而游戏则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人类祖先在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与儿童的一些游戏有相似之处。
  (2) 精力过剩说 席勒-斯宾赛
  儿童体内存有大量的精力和能量,又没有其他途径来发放这些能量,只有把游戏当成发泄能量的一种方式,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
  (3) 机能快乐说 彪勒
  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愉快,儿童不知疲倦地游戏只是为了追求身心的快乐。
  (4) 生活准备说 格罗斯
  儿童本能地把游戏看成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准备,他们在游戏中练习着未来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技能。
  (5) 成熟说 博伊千克
  游戏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欲望有三种:一是发展个人主动性的欲望;二是适应环境的欲望;三是重复练习的欲望。

  3. 幼儿记忆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记忆容量,儿童记忆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其中短时记忆的容量表现的最为突出。表现为记忆范围的不断扩展、记忆广度的不断扩大和记忆保持时间的不断增长
  (2)记忆类型,幼儿初期无意识记占主要地位,到了晚期有意识记逐渐出现。 初期以形象记忆为主,后期,词语记忆的发展速度高于形象记忆。
  (3)记忆策略:自发运用策略的能力十分有限,经过训练可以有所改善。
  (4)元记忆的形成。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元记忆知识但是其形成还是处于萌芽状态。

  4. 皮亚杰的“三座山”实验
  答:皮亚杰设计的“三座山”实验检验了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自我中心性,即从自我的角度去解释世界,儿童不能了解别人的视角。
  实验设计:三座山上以不同的颜色来区别,一座山上有间房屋,另一座山顶上有一个红的十字架,第三座山上覆盖着白雪,让儿童坐在桌子的一边,桌上放着三座山模型,实验者把一个娃娃放在桌子周围的不同位置,问儿童“娃娃看到了什么?”第二实验中,向儿童出示不同角度拍摄的“三座山”照片,让儿童挑出娃娃所看到照片;第三个实验中,给儿童三个硬纸板,要儿童按娃娃所见把三座山排好。
  实验结果:大多数6岁以下的儿童选择的照片与他们个人的观察角度一样,而非是娃娃所看到的景色。由此,皮亚杰认为,幼儿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了解别人的视角和观点。

  5. 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答:(1)自我概念上,仅限于身体的特征、年龄、性别,还不能描述内部心理特征;
  (2)自我评价上轻信他人的评价,侧重于外部行为的评价,而且比较笼统,主观情绪性较大;
  (3)自我情绪上易受暗示性,自尊开始萌发;
  (4)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延迟满足能力差。

  6.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
  (1)儿童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是由权威给予的,而不理解规则是可以经过集体的协商来制定或改变;
  (2)儿童在评定是非时总是持极端态度;
  (3)儿童判断一个行为的好坏,是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动机;
  (4)儿童把处罚看作是天意,是报应。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1)儿童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是根据一个人行为的动机而不是根据行为的结果;
  (2)儿童认为规则是可以通过集体的讲座和协商而调整和改变的;
  (3)儿童不是根据是否遵从权威来判断是非,而是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判断别人;儿童提出的处罚与所犯的错误更加贴切,而且把错误看作是对过失者的一种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