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童年期心理的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测试练习->章节练习


  一、选择题
  答案:1.D 2.ABD 3.BD 4.A 5.B

  二、简答题
  1. 童年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答: 童年期是指儿童从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该学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或小学期。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 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第二, 掌握书面语言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第三, 儿童开始有意识的参加集体活动。

  2. 学习障碍主要表现
  答:第一,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表现。在感知、思维方面的障碍表现为:视觉记忆受损,有空间定向障碍,听觉辨别力差,信息加工有困难,在解决问题时缺乏应变能力。在语言方面的障碍表现为:在发音、词汇、语义、语法、会话、阅读等方面存在障碍;
  第二,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的障碍表现。一是注意力缺损;二是行动笨拙;三是冲动;四是社会技能差;五是固执;
  第三,其他方面的相关表现。

  3. 学习障碍的预防及矫治
  答:第一,避免在胎儿期和婴儿期出现各种脑损伤;
  第二,及时提供帮助;
  第三,提供特殊教育;
  第四,进行有效的行为矫正。

  4. 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第一,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第二,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第三,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第四,童年期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5. 童年期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
  答:第一,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到对内部特征的注意;
  第二,从简单到复杂,即从某个地方看问题到多方面、多纬度的看问题;
  第三,从对事物呆板的认识到对事物灵活的认识;
  第四,从对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对他人利益和对长远利益的关心;
  第五,从对事物具体的思考到对事物抽象的思考;
  第六,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想法。

  6. 童年期父母与儿童关系的变化
  答:第一,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时间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第二,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
  第三,儿童与父母间的冲突减少;
  第四,父母的控制模式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