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幼儿期是指儿童3岁到6、7岁这一时期,也称学前期。在幼儿期,儿童的一般特点是:游戏是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口 在幼儿期,儿童在大脑结构上已接近成人水平,体现在幼儿脑重量、大脑皮层结构和脑电波的发展变化上;而儿童大脑机能也得到了发展,主要表现在大脑皮层的抑制机能上。
口 幼儿游戏的理论可分为两类:传统的游戏理论和当代的游戏理论。传统的游戏理论包括复演说、精力过剩说、机能快乐说、生活准备说和成熟说;当代的游戏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动力理论和学习理论。
口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游戏可分为机能游戏、建筑性游戏、假装游戏和规则游戏;从社会化程度的角度,游戏可分为无所事事游戏、单独游戏、旁观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口 幼儿期是儿童言语迅速发展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期,也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幼儿言语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词汇的发展、语法及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上。
口 幼儿记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记忆容量的增大、记忆类型的改变和记忆策略与元记忆的形成上。
口 幼儿思维基本特点是: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口 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主要包括:“三座山”实验、守恒实验和类包含实验研究等。
口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幼儿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情绪体验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上。
口 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性别认知的发展和道德认知的发展。前者包括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和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两个方面;后者是指个体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
口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识的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将儿童的道德认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和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而幼儿的道德认知应属于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
口 柯尔伯格把个体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又再分为两个阶段。幼儿的道德认知是处于前习俗水平。他们的道德判断是个人化的、自我中心的和具体的。
口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或行为倾向。它的理论主要有:社会生物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
口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它的理论主要有:精神分析理论、生态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