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2.态度: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是由认知、情感与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个体内在结构,是调节外部刺激与个体反映的中介因素。
3.观点采择:是指儿童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识技能,即儿童能够认识到对于同一事物或事件别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能试图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的能力。
4.社会关系的认知: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双边关系及团体关系等多维性社会关系的认识,认识对象不只限于个体。
5.友谊: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而非单向的喜爱或依恋的关系,是一种较为持久的稳定性关系,是以信任为基础、以亲密性支持为情感特征的关系。
6.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体验,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
7.社会认知: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件的认知,在内容上涉及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关于个人的认知;二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双边关系的认知;三是关于社团内部及社团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
8.直接推理:是由一个前提本身引出另一结论的推理。
9.演绎推理:是根据已知的前提推导出结论的过程。
10.归纳推理:是通过考察特别事物或现象具有某属性,进而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普遍具有该属性的思维活动。
11.类比推理:指当遇到某种新的事物或现象并需要对此作出解释时,人们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试图从已有的经验中寻找到与当前事物或现象具有共同因素的事物,并用关于已知事物的知识去推知当前事物的特点。
12.思维品质:是指在个体的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指在思维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又可叫做智力的思维品质。
13.自我意识: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14.自我概念:是指个体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于其他物体的客体,有自己独特的特质,也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个体对以上种种认识的总和,即自我概念。
15.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人格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