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幼儿期心理的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学习资源->问题汇总


  27.关于儿童游戏有哪些理论?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1)传统的游戏理论
  复演说。美国心理学家霍尔(S.Hall)在20世纪初提出了复演说。这个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活动,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而游戏则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人类祖先在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追赶动物、制造工具、采集果实等,与儿童的一些游戏形式有相似之处。霍尔还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可以遗传,游戏中的所有态度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如儿童爬树,是重复类人猿在树上的活动;儿童玩搭房子,则是重复原始人盖房子的活动等。
  精力过剩说。这种理论认为:儿童体内存有大量的精力,又没有其他途径来发泄这些能量,只有把游戏当成发泄能量的一种方式,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剩余精力越多,游戏就愈多。而低等动物的精力基本上都用于维持它们的生命了,剩余的精力较少,所以相对于高级动物来说,低级动物没有游戏或少有游戏。
  机能快乐说。“机能快乐说”是由彪勒提出来的。彪勒认为,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愉快,儿童不知疲倦地游戏只是为了追求身心的快乐。
  生活准备说。这个理论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为成熟作准备性练习。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生活,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儿童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准备练习,锻炼和培养自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需的能力。儿童本能地把游戏看成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准备,他们在游戏中练习着未来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技能。如女孩子玩娃娃,即是为将来为人妻、为人母作准备;而男孩子从小就愿意扮演男子汉大丈夫的角色,即是为将来为人夫、为人父作准备。
  (2)当代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派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对游戏的喜欢也有潜意识的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事件的手段。儿童和成人一样,天生也有着种种的欲望需要得到满足和表现。但由于儿童所生活的客观环境不能听任儿童为所欲为,所以儿童的许多欲望得不到满足和表现。而游戏则是一种保护性的心理机制。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摆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尝试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危险冲动,缓和内心的紧张,发展自我的力量以适应现实的环境。
  认知动力理论。“认知动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认知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J.Piaget)。皮亚杰认为,儿童进行游戏是由其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来决定的。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认识新的事物,可以巩固和扩大已有概念,也可以发展新的认知结构。他还指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游戏形式和内容的不同,是由其认知发展的不同水平所决定的。也就是说,游戏的发展水平是与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的,在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类型不同。
  学习理论。游戏的“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974—1949)提出来的。桑代克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各种特定的文化对不同的行为会给予不同的奖励或抑制,这种社会文化的差异反映在儿童的游戏中。而游戏也遵循“效果律”。效果律认为,强化会增加一种反应出现的可能性,而惩罚则会减少它出现的可能性。游戏中的强化者为社会上的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