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童年期心理的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学习资源->问题汇总


  35.童年期的学习障碍及其成因是什么?如何在教学中帮助有学习障碍的儿童?
  答案要点:
  (1)学习障碍的表现:
  ①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的障碍表现:视觉记忆受损,有空间定向障碍,听觉辨别力差,信息加工有困难,在解决问题时缺乏应变能力。
  ②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的障碍表现:注意力缺陷;行动笨拙;冲动;社交技能差;固执。
  ③其他方面的相关表现:有研究表明,在学习障碍儿童中有60 %的人生理发育较迟缓,在心理上从幼儿期过渡到儿童期的时间较长。也有研究表明,在青少年阶段,个体学习障碍与过失行为有较高的相关。
  (2)学习障碍的成因
  造成学习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气质性和生物性因素,有遗传性因素,有环境因素等。关于产生儿童学习障碍的原因目前有这样几方面的假设:
  ①在胎儿期或出生时有轻度脑损伤
  ②遗传基因所导致
  ③生物学上的原因
  ④后天的不良生长环境所造成
  (3)学习障碍的预防和矫治
  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必须考虑治疗和预防两个方面,为了使正常儿童不致发生学习障碍问题,便要做到及时预防。预防的对象包括了所有的学生。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要做到及时矫治。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不少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新理论,如程序学习理论、情境处置交互作用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等。根据学习障碍的成因,矫治与预防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避免在胎儿期和婴儿期出现各种脑损伤。在胎儿期母亲应避免抽烟、喝酒,注意保证营养和健康,保持情绪稳定、愉快,以便使胎儿的大脑不受到损伤,能够正常健康地发育。另外,在出生时和婴儿时期,应注意避免出现意外的脑损伤,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预防各种疾病的出现。注意婴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美国学者赫伯特·伯驰(Herbert Birch)曾作过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影响的研究,赫伯特指出,贫困对儿童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营养不良和疾病。营养不足将导致大脑发育不全,或增加儿童患病的可能性。而疾病可能直接损伤儿童的大脑组织,有可能使儿童长期卧床不起,不能与多姿多彩的外界环境广泛接触,接受不到足够的文化刺激,从而导致学业失败乃至智力落后。
  第二,及时提供帮助。学习障碍儿童一般都伴随有情绪问题,并且社交技能差,不能与同龄的其他儿童进行正常的交往。具体表现为有过多的消极情绪体验:由于学业上接连不断的失败体验致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动机,表现出厌学的情绪;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很低;另外,由于不能与其他儿童正常交往,他们经常是不合群的,过度忧郁的。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这些症状,应该提供及时的帮助,帮助儿童处理各种挫折,发展他们的积极情绪,避免过多的消极情绪体验。训练儿童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性格,并注意保护学习障碍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三,提供特殊教育。对于发现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要及时提供教育干预。经过矫治,儿童的学习障碍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甚至有的儿童可以恢复正常。进行教育干预首先要确定儿童学习障碍的特点,比如对于有语言理解障碍的儿童,他们可能在注意语词的能力、构词辨音的能力、概括听到的语词的听觉短时记忆力、赋予声音以涵义的表象能力,以及复杂的概念化、意义理解的能力等某一方面存在问题。
  第四,进行有效的行为矫正。行为矫正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应用操作条件反射技术直接改进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技能;二是运用操作条件反射技术改善学习障碍儿童有效学习的行为方式。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适合不同学习障碍的行为矫正方案,如约翰逊和曼克勒布斯特(1967)提出使用“神经心理学习障碍的补偿方法”矫正儿童的口头语言障碍,具体方法包括:①及早开始语言训练;②在训练儿童口头表达之前,先教儿童理解口语;③使用简单的词并同时向儿童提供经验;④根据儿童的经验选择要教给他的词;⑤概念教学;⑥从与儿童直接有关的事物开始,逐步提高到更加复杂的口头语言。这一方法是从训练儿童感受语音开始,然后训练表达语言、句法,最后训练阅读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