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的发展

测量学和所有的自然科学一样,是人类长期与大自然斗争,同时为解决实际生产的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1、中国古代测绘科学的发展
    4
千年前,夏禹治水时就已发明和使用了“准、绳、规、矩”四种测量仪器和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利用磁石制成的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1973年从长沙马王
堆出土的西汉初期的《地形图》及《驻军图》,为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地图;魏晋时期的刘徽有《海岛算经》论述了有关测量和计算海岛距离及高度的方法;西晋的裴秀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条原则,即《制图六体》,是世界上最早的制图理论;到了宋代,沈括曾绘制《天下州县图》,还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有关磁偏角的现象,比哥伦布发现磁偏角早了大约400年,等等。 

  
    对地图的研究表明:我国在西汉时代地图的绘制已十分精确详细,虽然出土的地图上没有图名、图例与比例尺以及任何说明,但是在驻军图上已绘制出相当于现代东经
111度至11230分,北纬23度至26度之间,130分经差与3度纬差的广大区域,跨越了当今湖南、广西与广东的一部分,即如今的广西全州、灌阳一线以东;湖南的嘉禾与广东的连县一线以西;北到新田、全州;南到珠江口的南海。为潇水流域和南苓、 九嶷山一带。按现在的折算,地图比例尺约为18万分之一。
2
、国外测绘科学的发展

    17
世纪初开始,望远镜应用于天象观测;1617年,三角测量方法开始应用;1683年,法国进行了弧度测量,证明地球的确是两极略扁的椭球体。高斯于1794年提出了最小二乘理论,又提出了横圆柱投影学说。 
3
、现代测绘科学的发展
    20
世纪40年代自动安平水准仪问世,标志着水准测量自动化的开端。1973年试制成功能保证视线水平并使观测者在同一位置进行前后视读数的水准仪。1990年研制出数字水准仪,可以做到读数记录全自动化。
   
1968年产生电子经纬仪,它采用光栅来代替刻度分划线,以电信号的方式获得数据,并自动记录在存储载体上。
    1957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66年开始进行人卫大地测量观测。80年代开始发射GPS卫星,在90年代完成全部发射任务。
    近年来由于航天遥感、激光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国际上测绘科学发展迅速,对于人造卫星观测成果的综合利用和研究,利用卫星遥测资料来绘制各类专业图件,快速、高精度的进行资源调查和勘测,乃是当今测绘工作者的一个新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