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课程学习 内容学习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五章 第一节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特点
   [1] [2]   当前页[1]
谈话活动是以对话形式进行的言语交往,即以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的方式,发展儿童的对话能力。
一、谈话活动的特点
(一)谈话活动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谈话活动应围绕一个具体、有趣、贴近儿童日常生活和经验的话题进行,中心话题可以从客观上主导儿童谈话的方向,限定儿童交谈的范围,使儿童的交谈带有一定的讨论性质。谈话活动的话题须具备以下要求:
1.儿童对中心话题应是熟悉的
中心话题应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内容,如中班的谈话活动“我最喜欢的人”,大班的谈话活动“节日里最快乐的一件事”等,这一类话题贴近儿童的生活,儿童往往比较感兴趣。
2.中心话题对儿童有一定的新鲜感
中心话题要能调动儿童儿童参与谈话的积极性,对儿童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刺激性,如大班谈话活动“恐龙乐园”、“神秘的太空”等。
3.中心话题要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并能充分调动儿童的思维,引导儿童积极思考
与儿童生活中共同关心的内容有关的,并于儿童已有知识经验相适应的中心话题,能引起儿童共同的谈话与讨论的兴趣,从而调动儿童积极的思考,参与到谈话中,如中班的谈话活动“如果地球上没有水会怎样”。
(二)谈话活动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
谈话所涉及的素材必须是儿童知识经验范围以内的,取材于儿童参观、游览、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教育活动、游戏、电影或电视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儿童的知识越丰富,谈话的素材积累的越多,谈话的内容就越丰富。为了使谈话素材完整、丰富,教师应引导儿童对某种事物或某种现象进行多次观察,从不同角度比较细致地了解,这样,儿童才能有话可谈,才能触及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谈话活动是多方参与的言语交往活动
从语言的信息量来看,当儿童围绕中心话题进行交谈时,他们的思路是呈放射状向外发散的,而不同个体间的经验也多种多样,因此在交谈中每个儿童获取的信息量都比较大,内容也比较丰富。而从交往的对象来看,谈话活动可以是儿童于其他同伴交谈、儿童与教师交谈、也可以是儿童独自在集体面前讲述,由此构成了儿童与教师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交谈的三种不同的基本模式。
(四)谈话的语境随意、宽松、自由
在谈话活动中,谈话的气氛比较宽松自由,主要体现在:
1.话题的扩展和见解自由
谈话活动中没有统一的的答案和看法,也没有什么一致的讲述经验和思路。儿童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内心感受,将自己的想法直接了当地表达出来,与大家共享。因儿童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谈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派生出的子话题就非常地丰富,教师就要抓住谈话活动的这一特征,启发儿童的思维,鼓励儿童积极地参与到谈话活动中来。
2.语言自由,不强求规范
谈话活动主要目的是鼓励儿童大胆地与他人交谈,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同时,它不要求儿童一定运用准确无误的语言来表达。谈话活动就是要利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儿童提供众多的开口说话和与人交谈的机会,从而使儿童能经常地练习和巩固已有的语言经验,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不断地发展儿童的表达能力。
(五)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间接引导的作用
在谈话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以间接的方式出现的,也就是说,教师往往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谈话,给儿童以平等的感觉,以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教师间接的引导作用表现在:
1.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引导儿童谈话的思路,把握谈话活动的方式。
2.教师用平行谈话的方式对儿童做隐形示范。如教师通过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感受等,向儿童暗示谈话的内容和方式。
二、谈话活动的类型
一般来说,谈话活动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日常谈话
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是发展儿童口语的重要途径,它带有极大的情境性和感情色彩,交谈的话题及其丰富,交谈的对象经常变化,交谈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开始或结束,不受时间、空间和年龄对象的限制,主要有两种形式:
1.日常个别谈话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早晨来园、晨间活动、盥洗、游戏、活动过渡的间隙、离园等时间内,教师都可以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与部分儿童就某个话题进行交谈。这种交谈也应有一定的计划和准备:与哪些儿童交谈、谈什么、在交谈中发展儿童哪些言语技能和态度等。日常谈话中的个别交流,主要目的在于增强部分儿童的自信心,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
2.日常集体交谈
日常集体交谈的话题与个别交谈比更自由,可同时有多个话题。形式更活泼,可以是师生间的谈话,也可以是同伴间的谈话或是师生、同伴间的讨论等。这种谈话遵循“自由参加”的原则,儿童可以参加谈话活动,也可以从事其他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日常集体谈话,教师既可以经常为儿童提供机会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儿童观察园内和周围环境变化的意识。(例如)
(二)有计划的谈话活动
这类活动是教师制订一定的计划和方案,依据事先确定的话题,有目的地组织儿童进行谈话,一般在小班下学期开始开展。凡是儿童熟悉的、或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都可以选择为谈话的话题。这些话题可由教师拟定,在大班也可以由儿童参与拟定。(例如)
由于这类活动是事先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计划的,因此在指导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1.努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每位儿童都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增加儿童言语交往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儿童自己说,还要让他们积极地与同伴交谈、与教师交谈,在交谈中学习他人有用的经验。不断提高言语运用能力。
(三)讨论活动
讨论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谈话活动形式,因为它在话题形式、言语交往和教师的指导上有开放性的特点:
1.讨论活动的话题一般是开放性的问题。
讨论活动的话题一般是开放性的问题,同时讨论所涉及的事物应是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符合,但对儿童来说又有一定难度的。(例如)
2.讨论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言语交往活动。
在讨论中,儿童可以就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充分的言语交往,儿童既要清晰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看法,又要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并进行分析、驳斥或接纳,从而使言语活动延续下去。这种言语交往对象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因其对儿童言语能力、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在中班以后开展。
3.教师的指导态度要开放。
与讨论话题相对应,教师对儿童提出的看法也应采用开放的态度,对儿童的某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看法采取包容和接纳的态度,,教师的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儿童言语交往能力上。
   [1] [2]   当前页[1]
 
 上一节:  本章教学目标
 下一节: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