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ke 洛克
洛克,J. John Locke (1632~1704)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1652年毕业于威斯敏斯特公 学,随即入牛津大学研究哲学、物理、化学和医学,1658 年得硕士学位。1668年成为皇家学会会员。因参加辉格 党的政治活动,1683年被迫流亡荷兰。1688年政变后回 到英国,曾任贸易与殖民事务大臣等职。1688年的政变, 以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阶级妥协而告终, 洛克的思想 也典型地反映了这一妥协。这一妥协在哲学上的概括是 他的经验论,并直接影响了他的教育观。 洛克批判天赋观念论,论证了认识来源于感觉的经 验论原则,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论”。他认为人的心灵 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由此得出天赋的 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 之故”的结论。他认识到教育的巨大作用,并主张任何 人在教育上都不应有特权,反对封建的等级教育制。但 他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并不彻底。有时,他又宣称:“上 帝在人类的精神上面印上了各种特性”,并且这些“特 性”“只能稍微改变一点点”,因而又贬低了教育的作 用,并为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政治、教育等级制的谬论留 下伏笔。他一面否定天赋的上帝观念,认为不必探索上 帝的不可思议的本质与存在。另一面又宣称在绅士教育 中要在儿童心里印上“上帝的观念”,要信上帝,爱上帝,向上帝祷告。 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绅士教育”论,为培养资 产阶级与新贵族子弟提供理论与方法。他认为绅士教育 是最重要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就 都会很快走上正轨。绅士应当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 阶级的创业精神和才干,还要有健壮的身体。绅士要反 对娇生惯养,应锻炼出一副能忍耐劳苦的体魄。绅士的 教育要把德行放在首位,基本原则是要以资产阶级利己 主义的理智克制欲望,确保获得个人的荣誉和利益。绅 士要培养礼仪,按照等级与地位,善于自处,在言行上 对人谦恭有礼。绅士在培养德行与礼仪时,都要多与上 流社会的人交往,防止“下贱的仆人”教唆,以便通过 实践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绅士需要的主要是“事业 家”的知识,学习的科目不必注重古典,要扩大实用学 科。洛克的“绅士教育”论,反映了刚刚夺得政权的英 国资产阶级为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而 奋发上进的精神,也充满了资产阶级的名利思想。 洛克教育思想中还存在着歧视劳动人民及其子女, 轻视国民教育的倾向。他认为普通的学校里集中了“教 养不良、品行恶劣、成分复杂”的儿童,有害于绅士的 培养,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他还为英国“工业 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 草拟了歧视、 剥削劳动人民的 《工作学校计划》。 洛克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后来西欧的教育思 想,特别是18世纪法国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影响。洛克 的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 《教育漫话》(1693)和《关于理解的指导》(1697~1706) 等。

 

::欢迎来到外国教育史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