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 |
金融业现状 |
特点或背景 |
古代 |
南北朝 |
寺庙经营典当业 |
①关于高利贷的记载较多 ②关于政府放款机构的记载也较早
③关于银行业的记载较晚,由于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中国古老的银钱业,未能向现代银行业转化。 |
唐代 |
有经营典当业的质库,有保管钱财的柜房,商人和官府经营汇兑业、以及专门放债收息的官府机构 |
宋元明清 |
钱庄、银号、票号兴起 |
近代 |
1845 |
中国才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丽如银行,是由英国人开设的。 |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西方列强为了侵略中国,纷纷在中国开设银行 |
1897 |
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
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信用事业的开始 |
1904 |
成立了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 |
同时,一些股份集资和私人独资兴办的较为典型的商业银行开始建立 |
1907 |
设立了官商合办性质的交通银行 |
1912-1927 |
新设立的银行有186家 |
中国私营银行业得以较快发展 |
1927年以后国民党当政期间 |
①国民党政府直接控制着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②官僚资本控制着属于官商合办的“小四行”
和属于江浙财团的“南三行”;③号称“北四行”的盐业银行、金银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虽未被官僚资本直接控制,但实际上也不完全是独立的 |
官僚资本主义开始垄断全国金融和金融机构,并且以多种形式渗入和控制国内各大商业银行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
没收了官僚资本主义银行,改造了民族资本主义银行,1952年底全国银行基本上都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于一身,既集中人民币的发行,也集中对中国金融的管理。 |
①改革以前,中国的银行高度集中统一,实行“大一统”的银行体制; ②金融业的经营,主要体现在对金融活动的管理上,资金按计划分配,而且实行低利率政策,盈亏最终由国家负责。 |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
中国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即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和核心,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基本体系。 |
①这个基本框架是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②中国现在的金融机构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