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叶新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开放的现实主义戏剧家。他的话剧具有鲜明的世俗色彩。这种世俗性首先是对激动看上海这个东方都市市民的社会问题的关切,"每每动笔,总是为时为事,忧国忧民"。沙叶新把握的是普通市民的社会心理动向,或喜其所喜,怨其所怨,如《陈毅市长》和《假如我是真的》,或则解剖普遍的病态心理,如《寻找男子汉》。其世俗性因而具有现实感、时代感和切近都市市民感性生活的特征。其次,这种世俗性表现为剧作中浓重的喜剧色彩。他的喜怒哀乐、他的褒贬、往往通过通俗、轻松而机智的喜剧性台词和荒诞不经的喜剧性情境得以传达,从而与观众产生广泛的共鸣。
《假如我是真的》是沙叶新的成名做。戏剧上演后,在观众中以起了巨大反响,同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1980年初的"剧本创作座谈会",肯定了作家的良好创作动机以及揭露领导干部特殊化方面的"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认为"戏中人物形成的整个环境,对于三中全会以后的现实来说,不够真实,不够典型",剧作家"不加分析地同情了"李小璋,社会效果不好。继《假如我是真的》以后,沙叶新创作了十场话剧《陈毅市长》。戏剧上演后,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沙叶新写《陈毅市长》不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更不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的矛盾,而是"寄深意于现实"。作者认为"四人帮"倒台时经济濒于崩溃,伤痕累累,问题成堆,积重难返.这与陈毅担任上海币市长初期的历史惊人地相似。这一圈确的创作思想,是作者避开陈毅战争年代的传奇生涯而择取上海解放初陈毅市长经历的根本原因,剧本因此具有浓厚的现实感而超越了同类题材的剧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