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D 5.B 6.C 7.D 8.C 9.B 10.B 11.A 12.B 13.A 14.A 15.C 16.B 17.B 18.B 19.A 20.B 21.C 22.A 23.A 24.C 25.C 26.D 27.A 28.D 29.A 30.A


二、多项选择题
31.ACE 32.BCD 33.AB 34.ABCE 35.ABCE

三、名词解释
36.①指1937年上海沦陷后至1941年底(珍珠港事变)上海租界的文学。(2分)
②孤岛文学中杂文写作和戏剧活动较活跃。杂文界发生过"鲁迅风"的争论。于伶和阿英分别创作了很有影响的现实剧和南明史剧。(2分)

37.①活动于抗战中期,因刊物而得名。(1分)
②主要成员陈铨、林同济。(1分)
③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1分)
④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常间牒作为民族英雄歌颂。(1分)

四、简答题
38.《灭亡》和《寒夜》是巴金创作风格变化的两极标志,其风格主化主要表现在:
(1)早期热衷于塑造"英雄"形象,后期逐渐向塑造平凡的小人物转化。
(2)作家的创作情绪由早期的主观倾诉、激情渲泄,转向后期在客观写实中寄托人生理想。 39.(1)侍萍的安排,使剧作各种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更加复杂与尖锐。
(2)侍萍的安排,更加深刻地发掘了周朴园虚假伪善、冷酷无情的性格。

40.①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描写了各种人生问题,但或"只问病源,不开药方",或以虚幻的"爱"与"美"为药方;艺术上有观念化的缺失。
②赵树理的"问题小说",因作者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明确的创作动机,所以既反映现实的各种问题,又描写了问题是怎样得到实际解决的;艺术上则较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

五、论述题
41.①郭沫若积极倡导并实践自由体诗,开始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然而由于过分强调情感的流露和渲泄,在艺术表达上缺乏节制。
②闻一多等人提倡新格律诗,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早期新诗的偏向,对诗歌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后期新月派与现代派的一些诗人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时代和人民。
③抗战期间,艾青的诗一方面弘扬了现实的、战斗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另一方面又克服了早期新诗缺乏节制的弱点,吸收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诗歌流派的艺术技巧,使自由体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2.①《四世同堂》等小说文化反思的主要内涵在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解剖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和民族劣根性。《四世同堂》通过对祁家--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几代人的描写,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的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
②老舍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并有新的开拓:(1)对体现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进行沉痛反思,其中重要的一个侧面是对市民生活的表现,显示了文化批判的个人特色。(2)《二马》等作品把文化批判、反思的视野扩大到中西文化的对比框架中,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