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堂首页 >> 课程导航 >> 5.3.4 最短路问题的数学模型[1]
 
 
   5.3.4 最短路问题的数学模型
   最短路问题一般描述如下:在一个图(或者说网络)中,给定一个始点 和一个终点 ,求 的一条路,使路长最短(即路的各边权数之和最小)。
   许多实际问题都归结为最短路问题,例如两地间的管道铺设,线路安装,道路修筑,运路选取等等;再如工厂布局,设备更新等问题也可转化为最短路问题。
   这里介绍求最短路的常用算法:
   狄克斯屈( E.D.Dijkstra)双标号法
   该法是狄克斯屈在 1959 年提出的,适用于所有权数均为非负(即一切 表示顶点 的边的权数)的网络,能够求出网络的任一点 到其它各点的最短路,为目前求这类网络最短路的最好算法。
   该法在施行中,对每一个点 都要赋予一个标号,并分为 固定标号 和 临时标号 两种,其含义如下:
          ——从始点 的最短路长;
          ——从始点 的最短路长上界。
   一个点 的标号只能是上述两种标号之一。若为 标号,则需视情况修改,而一旦成为 标号,就固定不变了。
   开始先给始点 标上 标号 0 ,然后检查点 ,对其一切关联边 的终点 ,给出 标号 ;再在网络的已有 标号中选取最小者,把它改为 标号。以后每次都检
查刚得到 标号那点,按一定规则修改其一切关联边终点的 标号,再在网络的所有 标号中
选取最小者并把它改为 标号。这样,每次都把一个 标号点改为 标号点,因为网络中总共
个结点,故最多只需 次就能把终点 改为 标号。这意味着已求得了 的最短路。
 
本节第 1 [2] [3] [4] [5]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