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标准》在阐述“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提出许多“探索”性的要求,如,“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等。这些“过程性”目标需要运用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积累数学经验,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和方法,并且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因此,结合空间与图形内容,组织有效的探究性活动,为学生“做数学”提供背景和机会,是这个领域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如关于“测量”,《标准》在两个学段都提出了具体目标,应当组织可操作的探究性活动来实现这些目标。要为学生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测量方法,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和体会。比如,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他们可能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用铅笔、绳子等测得课桌有6支铅笔长,有2根绳子多一点那么长等。于是学生就能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测量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准确性,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能否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时,有老师设计了做纸盒的活动。组织学生探索做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的过程中,体会长方体表面积。下面是这一活动的片段。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出示长方形硬纸板和长方体纸盒,请学生观察后提问:假如这个纸盒是某种药品的包装盒,某家制药厂的厂长,聘请你们为工厂的设计师。要求你们研究药品包装盒的用料问题:一张硬纸板(长70厘米、宽50厘米)最多能做多少个这样的药盒(长、宽、高分别为9厘米、5厘米、3厘米)? 怎么样用料更合理?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数据? 请学生先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须知道硬纸板的面积,以及每个小纸盒用了多大面积的纸板。) (2). 探索并尝试解决问题 已经知道长方形硬纸板的长和宽,也知道药盒的长、宽和高。想办法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同学操作自己手中的硬纸板,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长方体有几个面,具体地了解什么是表面积,以及表面积有什么特征) 然后请每个小组选代表讲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小组的结果。 通过讨论,认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互相指一指自己手中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哪一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在探索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不只是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而且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