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课程 →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 数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与思考
 主题: 数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与思考
数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与思考


烟台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    迟辉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教学用具的现代化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为它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因此,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 

    目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多媒体及实物投影的应用上。多媒体及实物投影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直观性强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克服这些难点,使一些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迎刃而解。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要学会求圆的周长,就必须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一规律。而要发现这一规律,如果用滚动或缠绕的方法测出圆的周长,再与直径相比较,往往会出现较大的误差,而且学生很难进行操作。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够直观、精确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出示一个圆,标明其直径,以直径的一端为起点,将这个圆水平滚动一周标明滚动的轨迹即圆的周长。然后形象地把直径放到表示圆的周长的线段上,同线段的末端对齐,再向前翻滚直径,去度量圆的周长。用同样的演示步骤对几个大小不同的圆进行演示实验,得到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大小不同的圆,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用字母π表示。这样的演示直观、清晰,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这一数学规律。 

    2.交互性强 

    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又一显著优点。多媒体计算机及实物投影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大屏幕又有可展示性好的特点,可以把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操作过程或教学内容展示给每个学生,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电脑展示下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凑十法”。引导学生观察:如何才能一眼看出共有多少个蘑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只要从盒外拿一个蘑菇放到盒里的空格处,盒里的蘑菇个数凑成了10,就很容易看出一共有多少个蘑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拖动盒外的任意一个蘑菇放到盒里,完成“凑十”的过程。这个地方还可以设置判断音乐,如:操作正确时,电脑发出“你真棒”的声响;操作错误时,电脑发出“再想想”的声响。学生还可以在实物投影上摆学具,边演示边讲解“9加几”的计算过程,通过大屏幕将自己的想法、做法展示给大家。这样的人机交互、即时反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兴趣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的个体主动性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几点思考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较以往陈旧的教学手段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要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切不可盲目进行,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课件将一些语言、图像、符号、声音加以优化组合,形成一部丰富多彩的动画片。然而我们在制作及应用时,切忌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弊端走向“电脑播放、学生看”的另一极端。这样的模式,往往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做就不会,紧跟在老师的背后,成为“寄生虫”。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首先播放了一段“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片中4种小动物所骑自行车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在比赛的过程中,一些动物在车上颠簸得要命,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段富有趣味性的动画片,让学生们发现一个问题:只有小兔骑的自行车行驶得又快又稳,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一问题,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研究,动手操作,加以体会,对圆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从而掌握圆的特征,并找出这一问题的答案。 

    其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必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过去我们所说的“上课”是教师上课,即教师走上讲台,将自已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现在我们认为,“上课”是学生“上课”,是孩子们在40分钟以内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教师应该把“主角”的位置让出来,把活动的时间、空间让出来,把个体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各抒己见,使其能够充分参与、自主创新、主动发展。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一上课,首先明确本节课的研究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启发提问:要想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怎样做?学生通过实验、思考、交流,可能得到以下几种方法:①用量角器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求和;②把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到一起再量;③用折叠的方法观察三角形的内角和。其中第三种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又有不同的折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方法,然后制成课件,再根据学生的意见,在多媒体计算机或实物投影上展示出来,起到验证、展示的作用,而并非演示、教导的作用。这样,就把课堂研究的阵地还给了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利用其可展示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实验、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以上几个例子说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欠缺直观性、可操作展示性的不足之处,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