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数学复习课的结构
济南市经五路小学 刘泽田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一一课堂上,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就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才干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我要学”、“我能行”。为此,通过实践,我们初步探索出这样的复习课课堂结构:独立整理→组内交流→组间交流→练习拓展。 1.独立整理 即学生独立整理某一单元或某一部分知识。 整理,就是将旧知识点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因此,整理是复习中的重点。整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知识点联系起来;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这两点是不矛盾的,“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正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整理过程,实质上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 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喜爱的形式。所整理的思路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整理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为了说明问题,关.键之处还可举出典型的例子,以体现灵活应用。 例如,复习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分数应用题”时,一个小组是用“大树”的图画形式整理的,从大树的形象看分数应用题的产生与发展,一目了然。另一个小组以“数学宫”的形式,给同学们展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如图)
 2.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是语言组织和知识梳理相互补充的过程,是学习小组合作精神的体现。学生要把整理的知识框架、知识重点、知识间的联系以及内容与例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并用流畅的话语向全组同学表述清楚。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又可以相互弥补缺漏,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例如,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上,以大树图和数学宫的形式整理这部分内容的同学,就是在组内交流时本组同学通过听取作者对整理意图和内容的介绍而一致推荐出来的。 3.组间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介绍本小组的整理内容。它包括整理意图、表现形式、整理内容和与内容相关的例题。交流汇报的过程一定要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汇报小组要时刻与全班同学紧密联系,形成上下互动。例如,以数学宫的形式整理分数应用题的小组,在汇报时给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①在介绍如何打开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之门时,他们问道:“只要知道简单分数应用题的特点,门就会自动打开。你能打开吗?” ②在介绍如何打开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之门时,他们又提出:“只要说出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与简单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门也会自动打开。” ③在汇报结束时,他们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用的金钥匙指什么吗?”(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这是解答所有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 学生自己整理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是一种童真的体现。每个问题的设计更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突出了知识重点,展现了分数应用题的脉络。不过要切忌形式生硬,要避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力求全员参与的自然、和谐。 通过组间交流既能进一步巩固知识,又能通过相互提出问题等形式加深理解知识,拓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个环节又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延伸、升华的过程。 4.练习拓展 既然素质教育形式下的复习课大都是由学生自己参与完成的,那么练习形式就要力求突出综合性强的特点。以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为例,教师出示这样一组练习题:一本书300页,看了100页,看了 ,还剩200页,让学生选择相关的条件编出不同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对所给条件的有机组合,可以编出各种情况的分数应用题,对这部分知识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还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编题,互赠练习。例如,整理复习“百分数”这一单元时,学生自己编出了这样的题目:99,甲A联赛最后一轮山东鲁能泰山队对武汉红桃K队一役,鲁能泰山队全场共射门20次,进球5个,求鲁能泰山队的进球率。这种形式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性高,如果与复习课的练习特点相结合,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为掌握学生发展变化的情况,我们曾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践证明,这样上整理复习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构建知识的能力,并加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自觉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为学习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