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 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 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 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 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第三学段(7~9年级)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 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给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 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 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 百分数、负数的意 义。掌握必要的运算 (包括估算)技能; 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 的规律,会用方程表 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会解简单的方程。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 的形状、大小、运动 和位置关系的过程, 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 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 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 作图等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 述和分析数据的过 程,掌握一些数据处 理技能;体验事件发 生的等可能性、游戏 规则的公平性,能计 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 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 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 估算)技能;探索具体 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 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 式、方程、不等式、函 数等进行描述。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 基本性质、变换、位置 关系的过程,掌握三角 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 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 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 视图、掌握基本的识图、 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 的必要性、能证明三角 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 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从事收集、描述、分析 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 交流的活动,感受抽样 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 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 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 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 识,知道频率与概率的 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 发生的概率。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 学会用具体的数描 述现实世界中的简 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 位置关系、运动的 探索过程中,发展 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 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 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能进行简单的、有 条理的思考。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 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 方程、不等式、函数刻 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 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 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 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 何直觉。 ●能收集、选择、处理数 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 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 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 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 猜想。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 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 并提出简单的数学 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 有不同的解决办 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 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 问题的大致过程和 结果。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 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 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 找其他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 题。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 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 程,并尝试解释所得 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 问题过程的意识。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 提出数学问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 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 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 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 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 合理性。 ●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 经验。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 助下,对身边与数 学有关的某些事物 有好奇心,能够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 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 助下,能克服在数 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 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 来描述某些现象,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 归纳等学习数学的 过程,感受数学思 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 能够发现数学活动 中的错误并及时改 正。 ●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 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 好奇心,能够主动参 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 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 下,能积极地克服数 学活动中遇到的困 难,有克服困难和运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 功体验,对自己得到 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 定的把握,相信自己 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 断的进步。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 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 数学方法来解决,并 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 表述和交流。 ●通过观察、操作、归 纳、类比、推断等数 学活动,体验数学问 题的探索性和挑战 性,感受数学思考过 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 论的确定性。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 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 意识、并愿意对数学 问题进行讨论,发现 错误能及时改正。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 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 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 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 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 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 学的自信心。 ●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 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 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 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 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 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 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 用。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 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 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 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 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 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 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 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 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