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的优化来自于苏联教育家的“最优化”理论和实践。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是“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对教育过程的一种目标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的、有科学根据的一种选择(而不是自发的、偶然的选择,是最好的、最适合于该具体条件的课程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方案。” 要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我们要做到: (一)教师要熟悉各种方法,能有效地运用其中每一种方法,掌握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比如,语言讲解法能在最短时间内传递大量地信息,促使学生抽象思维地发展,但不利于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发展,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直观模型法能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信息的直观形象传递,但会抑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探究法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认识活动的技巧,有助于更深刻的独立掌握知识,但费时太多,不利于逻辑语言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各种教学方法越了解,他们所选择的一整套方法的效果就越好,作用也越大。 (二)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先按教学目的和任务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找出重点、难点并将教材划分为逻辑上完整的几个部分,然后选择对每个教学阶段最适用的方法,并把它们恰当的结合起来,形成该节课的最优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的高低。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而且学得容易、快乐。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师生所消耗时间、精力的大小。教学因素之间的结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师生而言)若能保证教学效率最高和目标实现最优,这种结合即为最优的结合,这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