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陈亮、叶适的功利思想
一.陈亮的思想
乾道间,东莱吕伯恭,新安朱元晦,及荆州(即张栻。 张定叟名杓,是张栻之弟。)鼎立,为一世学者宗师,亮亦获承教于诸公后,相与上下其论。 《陈亮集》
先生说:“看史只如看人相打,相打有甚好看?陈同父一生被史坏了。”直卿言:“东莱教学者看史,亦被史坏。”(《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三)
二.叶适的思想
江西之学只是禅,浙学却专是功利。禅学后来学者摸索一上,无可摸索,自会转去。若功利,则学者习之,便可见效,此意甚可忧!(《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三)
善为国者,务实而不五虑,择福而不则祸,条目先定,而始末不差,斯所谓公心矣。措己于安,而制敌之危,斯所谓定论矣。(《水心文集(补卷)》《历代名臣奏议·九七》)
第三章 元代儒学
第一节 元代统治者文化政策
朕获缵旧服,载扩丕图,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义。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元史》卷四《世祖本纪一》)
以科目取贤能之士,历周汉至于唐以来,其目多矣。我太宗皇帝既取中原,即行试选取士之法。至元中,尝议行进士科,历大德,至大皆有议,而未及行。仁宗皇帝始以独断行之。(《元文类》卷四十一《礼典总序·贡举》)
专以周、程、朱子之说为主,定为国是,而曲学异说,悉罢黜之。(《滋溪文稿》卷五《伊洛 渊源录序》)
第二节 以“夏”变“夷”思想
一.郝经
中国而既亡矣,岂必中国之人而后善治哉?圣人有云:“夷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苟有善者,与之可也,从之可也,何有于中国、于夷?”(《陵川集》卷十九《辩微论·时务》)
以是知天之所与,不在于地,而在于人;不在于人,而在于道;不在于道,而在于必行力为之而已矣。(《陵川集》卷十九《辩微论·时务》)
第三节 元代理学的“朱”“陆”调和倾向
一.吴澄
朱子之说教人为学之常也;陆子之说高才独得之妙也。二家之学亦各不能无弊焉。陆氏之学,其流弊也,如释子之谈空说妙,至于卤莽灭裂,而不能尽致知之功。朱氏之学,其流弊也,如俗儒之寻行数墨,至于颓惰委靡而无以收力行之效。(《师山集》卷三《送葛子熙之武昌学录序》)
朱陆二师之为教一也,而二家庸劣之门人,各立标榜,互相抵訾,至于今。(《宋元学案》卷九二《草庐学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