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从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给学生打好基础。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指导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以达到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
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练习,使他们将学过的知识及基本技能提高到新的水平,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不宜压缩平时讲授课时,忽视经常复习和阶段复习,而留出很长的时间进行总复习。
要重视教学评价。根据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全面地、正确地测试并评定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达到的程度。同时,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并借鉴一些先进的、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结合物质的结构、分类、性质、化学反应的条件以及变化规律等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以结合我国钢铁、煤炭、石油等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事业的事迹等介绍,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可以结合化学反应的现象和本质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我国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二) 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初中化学的概念教学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在教学中要尽可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知识的能力。
(三) 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的重要工具。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和涵义的理解,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四) 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
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五) 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
在教学中,教师要按要求认真做好演示实验。课前要进行周密的准备,应使演示实验的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教师要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实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联想学过的知识,进行分、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要如实地写出实验报告。教师要把化学实验作为考查内容。
学校应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充实实验设施和设备,低值易耗的化学仪器、药品需要经常添置和补充,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某些学校如暂因设备条件的限制,进行规定的实验有困难,应尽量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利用代用品或进行微型实验,以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验设备条件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把某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 验,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六) 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自然、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化学实验和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化学课外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并重视依靠社会力量。
附录
一、对教学要求的说明
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并参照有关知识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程度,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可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常识性介绍: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
了解:知道“是什么”。能够记住学习过的知识的要点,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
理解: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掌握: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对实验技能的教学要求可分为二个层次:
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初步学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纯净物、分子、燃烧、溶液等知识时,可以联系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知识;学习分子的运动、原子的构成、溶液的导电性等知识时,可以联系初中物理课中的知识。
学习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金属、煤、石油等知识时,可以联系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知识。其中煤、石油、铁的矿藏资源等知识,还可以联系初中地理课中的知识;学习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等知识时,可以联系小学自然课、初中地理课和生物课中的知识;学习一氧化碳的毒性和化学肥料时,可以联系初中生物学中学过的知识。
学习化学方程式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时,可以联系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课中学过的知识;学习压强、热量、温度等单位时,可以联系初中物理课中的知识。
学习酒精灯、试管等仪器使用和过滤等操作时,可以联系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知识。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