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办学体制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兴办进行管理的一套制度体系。也有人认为,办学体制是指在国家教育基本法规定的原则之下,办学者或办学主体是由哪些团体或个体组成的,国家赋予其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对其有何种最基本的要求。总之,办学体制所突出强调的是办学主体,即由谁出资,由谁兴办学校,在此基础上办学体制还涉及到办学主体在什么样的制度环境中办学,办学过程中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应履行哪些义务和遵守哪些规章制度所做出的要求等。办学体制改革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化解教育投入不足与资源相对浪费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相辅相成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二)办学体制改革的背景简介 溯本求源,办学体制改革发端于教育体制及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而它们又发端于经济体制改革,其分水岭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唯一的办学主体,各级各类学校由政府包揽,政府掌握着开办学校所需的财政、经济、政策及制度上的所有稀缺资源,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投资制度、招生规模及教学内容等全都由政府统一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照章行事,这种教育体制在建国初期我国各种资源短缺,规章制度不完善时,有利于政府集中力量办教育,使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快速起步,快速发展;但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成功运作,经济形势的日渐看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大众对教育的需求也逐年递增,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办学的国有化办学体制的运作日显吃力,国家经济力量的有限性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便突显出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办学,变国有化办学体制为一主多元的办学体制已成为时代的呼声。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