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科教统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农科教统筹的产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发展。但是传统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和各自为政的弊端,使农村经济发展、科技推广、人才培养脱节的状况未能得到根本的改变,很多适用的科技成果,没有在农业上广泛普及、应用,大批初、高中毕业生没有完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生力军作用。这种情况已成为束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认识到,发展农村科技和教育是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只有使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农村经济走向现代化。1981年,由农业、科技和教育部门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实施的“太行山综合开发”工程,开始体现农科教结合的思想。

党中央十分重视处理农业、科技和教育的关系,推动了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1985年,国家科委发了“促进地方经济振兴技术开发计划”,即通常称之为的“星火计划”。“星火计划”的总目标就是用科学技术引导农村建立新的产业,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武装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星火计划”密切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实际需要,以开发“短、平、快”的技术项目为主。“短”指研究的周期短;“平”指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快”指收效快,三方面结合,受到了农村的普遍欢迎。

1986年,为了加快农、牧、渔各业现有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综合运用于生产,农业部提出了旨在发展高产、低效农业的“丰收计划”。1988年教育系统提出了以推广实用技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的“燎原计划”。事实上,“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的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旧体制的束缚,就经济抓经济,就教育抓教育,就科技抓科技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导致科技与教育的巨大优势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随着“科技兴农”的广泛实施,体制改革的深化,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八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抓紧实施科技、教育兴农的战略措施,以及推进农科教结合的重要决策,认为这是实现农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农科教统筹结合这一战略就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