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以聘任合同制为核心的竞争机制

(一)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涵义

教师聘任制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遵循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采取用人单位和具有教师资格且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公民之间签订的具有明确任职期限的聘任合同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形成劳动契约关系的一项制度。实行教职工聘任制是学校劳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程。纵观全程,大致可以将这一改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到1992年,其特点是把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某些竞争机制引入到了学校内部管理,使长期以来被国家统得过死的管理体制开始被打破,但是改革仅限于计划体制内以及对局部利益关系的调整,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启动了学校内部办学活力,但是力度比较有限。从1992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其特点是各地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加快了改革步伐,开始试图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在学校内部和外部重新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师人事管理新体制。

(二)教师聘任制的实施

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我国的教师聘任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打破了事实上存在的岗位职务终身制,推动了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了教师队伍,少数不适合教学的工作人员受到了触动,多数在岗教师也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扩大了校长办学自主权,使校长有了一定的人事调配权,对学校内部事务的决策权受到了尊重;初步建立了竞争机制,打破了“大锅饭”、“平均主义”,改革了人浮于事的局面,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教育质量等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建立,现行中小学教师聘任制越来越暴露出其预期目的与现实的反差。其突出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希望通过聘任制的实行,有利于选贤任能,弱化人们之间目前已经过重的人身依附关系。但现实中,聘任制的实行,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单位领导人的权力系数,强化了人们之间目前已经过重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关系网”的合法发展。

(2)希望通过聘任制的实行,打破人才的“单位所有制”。但事实上,产生人才“单位所有制”的根源在于我国人事管理体制结构的静态性。一是受目前档案管理所制约,在许多单位、劳动者谋生与其档案是不可分的。二是目前的户籍管理体制也极大地限制着劳动者职业选择的权力。

(3)希望通过聘任制的实行,推动人才合理流动,以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但是,由于受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静态结构所制约,当前学校面临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想进的人进不来,想动的人动不了,即使“动”了也是通过非正常手段的“调动”,特别是对富余人员的安置,也是一大难题,主要表现在学校消化渠道过窄,甚至不具备自我消化的能力。

(4)教师聘任制与社会改革不同步。人才市场和社会保障机制尚不配套,待聘、落聘人员的交流政策和管理网络还不完善,富余人员再就业渠道不宽畅。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建立起来的,带有供给制的色彩,就学校来说,目前仍未摆脱行政“附属”的关系,严重制约了中小学劳动人事制度从封闭型管理向开放型管理转变,阻碍了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

(三)教师聘任制的进一步完善

实施教师聘任制是一项系统的、具体的、复杂的工作,我国的教师聘任制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不足,还有待于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教职工的改革意识,提高其思想和心理承受能力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牵涉到每个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它是学校内部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深入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内容,转变传统观念,增强改革意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尽可能使广大教职工乃至全社会都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