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课时补贴的烦恼
某中等师范学校最近刚调来一位金校长。尽管该校已有一位任职多年、经验丰富的教学副校长,金校长为了贯彻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决定直接抓学校的教学工作。为调动教学第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金校长决定在全校推行课时补贴制度 金校长经过深思熟虑,在校长会议上提出了课时补贴的具体方案:即以每位教师每周12节课为满工作量(校级职称每周2节,中层正职4节,副职6节),每课时补贴为高级职称3.2元,中级职称2.8元,初级职称2.4元,每月按四周半计算。这样满工作量的教师,每月可分别获得约170元、150元和130元的课时补贴,低于工作量要求的按上述标准酌情扣发,超过规定工作量的按超课时补贴发放,每节课8元。因为课时补贴是发给上课教师的,所以后勤服务人员不能享受。这个方案一试行,立即引起了后勤人员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他们和教师一样辛辛苦苦为学校做贡献,在分配上应该一视同仁,不应歧视他们,并敦促校长立即修改方案,否则他们将采取措施,并扬言“会造成严重后果”。 学校领导经过激烈讨论,觉得这部分人的意见应该考虑,毕竟是同一个学校内部的工作人员,服务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是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于是,在金校长的亲自修改下,试行第二套方案:即后勤人员拿全体教师课时补贴的平均数。因为该校教师中级职称居多,高级和初级数量都不大,所以经过平均测算,后勤人员实际拿到的课时补贴基本上与中级职称的人员持平。 第二套方案的出台,又引起了轩然大波,首先提出反对意见的是教师中的初级职称者。他们认为自己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对教学尽心尽力,而与教师中的其他职称者,尤其是与高级职称者相比,第一套方案悬殊已经很大。并且他们经过多年苦读才获得大学文凭,取得教师资格,很不容易,而现在他们的补贴还比不上后勤人员。学校太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了。学校领导认为,尽管是少数人,但意见也很中肯,毕竟每位教师都要首先经过这段历程,学校领导应该多关心他们,信任他们,而不应该低估他们的劳动。于是经过修正,又出台了第三套方案。第三套方案的主要精神是缩小相互之间的差距,即每种职称在满工作量的前提下补贴金额分别改为160元、150元、140元;后勤人员向初级职称者挂靠,即每月140元。这样,暂时平息了这场课时补贴风波。 几天后,金校长组织召开了一次教师座谈会,征求大家对课时补贴改革方案的意见。这次意见集中讨论的焦点是工作量的标准问题。大部分老师认为:计算课时补贴的工作量不能光看上课节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还要考虑教案数,并且不同学科在中师的重要性不同,所占学分不同,所以要区别对待。比如文选、代数是中师的主课,每学期四个学分,每周四个教案。这样一个文选上三个班的课显然负担太重,两个班的课(8节)应该是合适的,而政治、物理等两个学分的课程,每周仅两个教案,上六个班级(12节)应该是适当的。至于教育学、外语等每学期三个学分,每周三个教案,则上三个班级(9节)是合理的。因为与会者来自语文、数学学科的人较多,持这种观点者占多数。于是金校长采纳了他们的观点,又试行了这第四套方案。这个方案马上遭到了物理、化学等课时较少学科的老师反对,认为考虑教案数是可以的,但不论学科性质如何,都是中师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学校领导不能人为划分重要性,造成学科的主次之分,要求修改方案。 金校长认为:上面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于是采用折衷办法,既考虑到了课时数,又不至于过分拉大距离,即以课时数加上教案数计算工作量,这样文选、代数教师八课时加上四个教案为十二,教育、英语老师则九课时加三个教案也为十二,而政治、物理等教师则改为十课时加两个教案与其他学科一样都为十二。这一方面与前三套方案比,实际上大家都减少了工作量,因而皆大欢喜,另一方面不同学科的老师还有不同的看法,课时多的老师抱怨过分看重教案,教案多的老师抱怨过分看重课时数,但第五套方案还是试行了起来。 另外,关于超课时补贴的金额问题,在上述每个方案出台时都争论不休,而这个争论在座谈会上又变得十分激烈。超课时补贴从第一方案的每节课8元到后来的10元,一直到第三套方案的12元。校方认为,学校在派课时有困难,教师应有点奉献精神,不能把目光盯牢课时报酬,所以不宜过高。而老师认为,学校若要进一位新教师,工资、福利开支一年至少2万,而现在学校把一个教师的工作量分摊到已满规定课时的老师身上,每节课补贴20元学校也合算,而现在才12元,自己成了廉价劳动力,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不愿意承担超课时的任务,甚至有的老师为了图轻松,连规定的课都不愿意上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前,金校长收到了几位教师的联名信,信中对课时补贴的问题提出了质疑:一是他们认为,既然职称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反映,那么不同职称老师所上的课其含金量是有差异的,而现在这个差异却越拉越小;二是体现在工作量上,高级职称者多数体弱多病,而学校却要求他们和身强力壮的青年教师上同样多的课,因此埋怨学校领导不关心他们的身体,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言辞之激昂,令金校长感慨万分。 处理完一天的公务,下班后回到家里,金校长陷入了沉思:设想课时补贴的初衷是为了调动广大教学第一线教师的积极性,打破平均主义,拉开分配差距,鼓励教师多上课,上足课。而现在,改革方案已五易其稿,结果教师与后勤人员的距离没拉开;不同职称、不同学科之间教师的距离也没拉开;老师连课都不愿意上足,更不愿意超课时,这与实行课时补贴之前并没什么不同。而自己,刚刚来到这个学校,因为推行了课时补贴制度,挫伤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先后受到后勤人员、青年教师、老教师的批评,导致威信下降。这个课时补贴还要不要实行了呢?下一步该如何修改呢?(陈志沛)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