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观

 

素质教育提出了与应试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在这里我们逐一加以说明:

1.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应试教育所造成的人的“片面发展”相对应,是指人的多方面素质获得相对均衡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江泽民指出20世纪“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地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而且,“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理应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向。

2.主动发展。主动发展是针对“被动发展”提出的,它反对以往将社会的、成人的要求强加给儿童,主张给学生提供发展的自主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这种生命活动是为实现人的目的性要求而展开的活动。在活动中受教育的个体是生命活动的主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传统的扼杀人的主体性的教育提出了质疑,呼唤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在此思潮影响下,各国相继出现了一些相关的教育运动,它们在实践的层面上呼唤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学习方式上也强调摈弃传统的揠苗助长,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的自由学习思想、英国彼得斯自由教育、美国的极端自由教育和通才教育等。这些教育思想的共同点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的心灵获得自由发展,教育不应与任何功利的和职业的考虑相联系。这种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工具价值进行了修正,强调 教育的个体价值,把人的发展放在

1  2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44页。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