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综合课程 (一)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我国综合课程的设置是针对分科课程一直以来在课程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及弊端提出的。分科课程重视以学科为中心设计课程,以最有逻辑、最有系统、最有条理的形式来分门别类地阐述知识,最大限度地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以最简单的、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这种系统性与逻辑性的知识体系能够保障学生在有限的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迅速掌握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各门科学文化知识,也便于学生建构系统的认知结构。但它也存在严重的缺陷。第一,科目繁多的分科课程导致总体课程臃肿不堪,同时也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第二,分科课程以分门别类的方式组织编排,人为割裂了学生认知结构的整体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第三,由于学科划分过细,各学科相互分离,彼此孤立,造成知识面狭窄,学习内容相互脱节甚至重复;第四,学科课程往往与实际生活相隔离,难以增进学生生活经验和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等等。综合课程正是在弥补分科课程的这些缺陷的基础上被提出,二者是功能互补的两种课程形态,在我国新课程结构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二)综合课程的内涵及分类 综合课程的含义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综合课程”包括“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经验本位综合课程”。我们通常将“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和“经验本位综合课程”称之为“综合实践活动”。“狭义的综合课程”就是指 “学科本位综合课程”,我们通常所说的“综合课程”即是指“狭义的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以学科或文化知识作为课程整合的基点。课程整合的核心主要来源于学科,这种整合着眼于打破或超越各学科课程自身固有的逻辑体系,从而形成一种使不同学科内容整合的新的逻辑体系。综合课程并不是学科课程的对立形态,而是超越了学科课程形态的种种变式。它是从整体联系出发看待问题,研究问题,以达到整体性或统一性认识为目的。它要求从结构和功能上达到综合,而不仅仅局限于内容的综合,因而是一种全新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法。 根据学科课程综合的程度不同,一般可将综合课程划分为“关联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