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网络课程

 

(第十四章)第四节  班级群体心理

 

  三、班集体建设中的社会心理问题

    班集体的建设和形成涉及到的社会心理学问题有:集体目标的形成、集体规范和舆论的形成和心理气氛的形成等。

   (一)集体目标的形成

    集体目标对于一个成员具有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班集体的目标也同样会对学生起到这两个作用,因此班集体目标的确立对于班集体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班集体目标的确立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逐步明确的。确立集体目标一般常用如下几种方法:

        1.一体化方法:

    这种方法把学校目标化为班集体目标,然后再将班集体目标内化为班级每个成员的目标,从实际出发,把集体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统一协调起来。

        2.直接目标法:

    这是直接以某一任务的实现为目标,组织全班讨论,组织相互交流和进行评比,表扬先进以激发同学们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目标的实现。例如,我们班要在这次考试中消除不及格现象,或在这次数学统考中我们班要名列前茅等。围绕这一目标组织讨论,大家献计献策,确定具体落实做法,比如,开展“一帮一”活动,进行经验交流等。

        3.间接目标法:

    采用这种方法是先通过开展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各种游戏或简单的公益劳动等集体活动,让他们体验集体生活的欢乐、获得战胜困难和相互团结协作以实现目标的信心,然后再将他们的动机引向集体建设的目标。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在班集体目标确定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目标的难度要适中,注意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使集体成员的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一致,在设置目标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参与。

   (二)集体规范的形成

    集体规范是集体约束成员必须遵守的这种行为准则。规范的存在能够维系群体的存在,使成员在对事物的认知上趋于一致,对成员的行为起到定向的作用。学校中存在两种类型的规范;一种是正式规范它是有 有关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一种是非正式规范,它是集体自发形成、无明文规定的规范,如校风、班风等。

    班级规范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对班级规范的遵从水平,一般学生对班级规范的遵从表现在以下三个水平上:

        1.服从。服从是学生在外在条件的要求下和控制下,对规范的遵从,学生主要是想通过对规范的遵从来获得奖励或者逃避受批评和惩罚。

        2.认同。认同是学生受到遵从规范的他人或群体的吸引,感到喜欢和以此自居,并对榜样行为进行模仿而表现出的遵从行为。例如,某学生很佩服三好学生,而模仿他的行为,表现出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的行为。

        3.内化。内化是个人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规范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以及它的社会价值,从而认为自己应该遵守规范,把规范内化为自我要求,而表现出自觉遵守规范的行为。内化后的规范会成为个人较稳定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一个班集体要想建立积极的行为规范不仅要引导学生内化班级规范,而且在制定规范时要注意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讨论,达成对班级规范的共识,班干部要以身作则,要避免形成消极的非正式规范等。班集体的群体规范会被各个成员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而正确积极的舆论对这种内化有重要的作用。

   (三)心理气氛的形成

    心理气氛是指在群体中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其中包括人们的心境、情绪体验、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对待活动的态度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态度。每个班级都存在着某种心理气氛,或是和谐、欢乐、明朗生气勃勃,或压抑、沉闷、敌对、散漫。这些心理气氛不仅为班级的心理生活笼罩着一层特有的心理色彩,同时也影响着每个集体成员的心理与行为。影响班级心理气氛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主要有班主任的工作作风,这是影响班级心理气氛的直接因素;具有优势心理的班级成员对班级心理气氛也有重要影响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班级生活中的重大事情也都会影响班级气氛。

    心理气氛影响群体成员的心理和行为,并能够成为一种工作精神。当心理气氛稳定地发展,就会形成风气,总的风气又称为士气。

 主    页  教师简介  课程简介  在线学习  案例实验  教学大纲  学习资源  影音资源  思考训练